“某趣阁”最新网址:http://www.mouquge.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某趣阁 > 历史穿越 > 豫亲王舒爽日常(清穿) > 《豫亲王舒爽日常[清穿]》TXT全集下载_14

《豫亲王舒爽日常[清穿]》TXT全集下载_14(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变O后,我和顶流相爱相杀 渣夫欠收拾 重生回到八年前 都市妖精拯救计划[快穿] 重生八零之女首富养成计划 第二次失忆 这只狼狗有点奶[穿书] 穿书暴富后我踩翻修罗场 虐渣能手[快穿] 深渊国度

不过也是的,皇太极这些日子为金国大旱的事情烦心不已,这人时不时蹦跶一下,谁见了不心烦?

好在这人回去了,是大好事儿。

多铎在心底里替大福晋等人高兴,他了,原本是想去清宁宫瞅瞅青格与马喀塔的,没想到却是没时间。

因旱情越来越严重,皇太极整日将他们拎到他书房里去。

做什么了?

开会!

在多铎看来,这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儿这么干,想什么办法都没用,就算有些植被抗旱,却也过了春天播种的时候。

所以吧,这事儿商量来商量去也没个结果,莽古尔泰烦了,也不操练将士了,直接告假在家整日躺着。

反正苦了谁也不会苦了他这个大贝勒的,他无需担心。

不过当初他的那些粮食没囤多少,大多都是从明廷买过来的,根本坚持不了多久,他吃香的喝辣的,总不能叫底下的将士们喝西北风吧?

他这个人还是挺护犊子的。

买不到粮食,莽古尔泰便将主意打到多铎身上去了,这一日是难得来了书房,老实极了。

皇太极这几日心烦不已,这才几个月的时间,人就老了一圈,瞧着像是老了五岁似的,对今日莽古尔泰的到来压根没放心心上,“……幸好当初我们囤了些粮食,可这些粮食只怕供给不了多长时间,算上八旗将士,满打满算,我们的粮食也就只能吃四个月的时间。”

如今是四月底,再过四个月也才还不到九月,明年春耕播种,植被发芽结果少说也得几个月的时间,难道这大半年的时间,八旗将士都不吃不喝,老百姓都挨饿不成?

代善率先开口:“我之前也囤了些粮,够我们的将士吃上半年的时间了,大汗可以将粮食先挪给百姓,或者吃不上饭的八旗将士们。”

他是这里年纪最大的贝勒,自然是要起一个表率作用。

皇太极摇摇头,“就算是这样,只怕也坚持不了多久的。”

人不吃东西,能挨十天半个月就不错了,代善的那点粮食无异于杯水车薪。

多铎作为他们当中最“富有”的的人,深知不能露富,低着头,恨不得装成鸵鸟似的将头埋到沙子里去。

皇太极环顾周遭一圈,最后眼神落在了莽古尔泰身上,“要是我没有记错,当初你们正蓝旗的粮食大多是从明廷运回来的,可还够?”

莽古尔泰正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开口,如今被皇太极点到,连忙道:“唉,我正准备和大汗说的,我们正蓝旗的粮食不太够,只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他也没觉得不好意思,他是正蓝旗的旗主,可每一旗不光是只有一个旗主的,还会有个小旗主,相当于二把手的意思,正蓝旗的小旗主就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我想着大家都是兄弟,八旗之间的不少人也是兄弟,所以就想当着大汗的面问问多铎能不能借点粮食给我?”

多铎抬起头,知道自己始终是逃不开这一劫的,“我不借。”

这话说的是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旁人他都不愿意借,更别说是莽古尔泰了。

莽古尔泰这人别的优点没有,却是脸皮极厚,“你不要是不愿意借也成,那就卖给我,我在当初你买粮食的价格上再给你加两成,这总行了吧?”

“你这笔账算是挺会算的,也不去外头看看如今这粮食都成了什么价,都快是我当初买粮食价钱的五倍了。”好在多铎是早就见识过莽古尔泰有多无耻,如今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我既不是如来佛祖,又不是观世音菩萨,从没想着普度众生,如今粮食稀罕,这旱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们镶白旗上下几千将士还指望着这点粮食救命了,你还是去想想别办法好了。”

这些人典型的就是捡软柿子捏。

莽古尔泰早就知道他会如此不好说话,转头看向皇太极,“大汗,您看这……您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正蓝旗的将士都饿死吧?”

第41章

说实在的, 莽古尔泰这人吧,虽不怎么样, 对下面的将士还是挺不错的, 下面的将士对他极为臣服。

而且, 正蓝旗的将士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 若真饿死了, 皇太极还有点舍不得。

皇太极有点犹豫。

多铎连忙开口:“大汗, 您别忘了, 从前您可是答应过我的,若有人打我粮食的主意得替我做主。”

他就知道皇太极这人是什么德行,如今也难得强势起来,“如今说起来粮食比金子还贵,之前我可是在镶白旗放过话,这粮食都是给他们吃的, 如今抢人口粮无异于夺人性命, 就算是我答应了, 可下面的将士也不一定会答应的。”

说着,他更是笑了笑, 那笑容叫一个人畜无害,“你们也知道, 我年纪小, 镶白旗中不服我的本来就多,若他们闹出点什么事儿来,我不一定能拦得住。”

他这话就说的很明显了——莽古尔泰, 你可别挑起两旗的争斗。

若真出了事儿,怎么说那都是莽古尔泰的不是。

粮食不够,天下那注定不会太平,紧要关头,皇太极自然不会允许两旗起纷争。

虽说镶白旗如今实力并不如正蓝旗,可若是被人抢夺粮食,只怕是要与人拼命的,到时候只怕是两败俱伤。

皇太极只道:“多铎所存的粮食也有限,他的粮食,动不得。”

莽古尔泰冷声道:“我看啊,他那里的粮食多得很,只是不愿意借给我罢了,我可都听说了,镶白旗军营里的粮食都吃不完,还让将士们带回去给家眷吃,这就是多铎说的粮食不够?”

没借到粮食,他也是一肚子火气。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多铎面上,在他们看来,多铎莫不是脑袋有问题?

多铎正色道:“我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你们想啊,这些将士在外抛头颅洒热血,哪怕知道自己会葬身沙场也没二话,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自己出人头地吗?不是的,他们当中又能有几个出人头地呢?”

“他们为的的是家眷能够吃上饱饭,一家人能够整整齐齐的,就算是我给他们吃饱了饭,他们想着家眷,只怕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不如拿出一部分粮食分给他们带回去,这样才能皆大欢喜。”

多铎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一来是不愿看到将士们没了亲人,二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拉拢人心的机会。

他年纪小身上没有战功,要想让人对他心悦诚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众人见他这话说的有道理,也不好再说什么。

多铎更是笑眯眯添了一句——分给将士们家眷的粮食,都是我自己掏银子买的了!

他的意思很明白——你们休想打这些粮食的主意。

只是啊,多铎不说这些话还好,一说这些话众人眼睛都冒着绿光,都是被气的。

原先努尔哈赤还活着的时候,便十分疼爱多铎兄弟两个,特别是多铎。

每次打仗,总是会收获不少战利品,最好最贵的自然是要献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每次回来都会问他们兄弟两人想要些什么,多尔衮还好说,选个几样意思意思,多铎是极不要脸,直说自己都要。

努尔哈赤笑哈哈的答应了。

再加上原先故去大福晋阿巴亥在世时便擅长狐媚之道,不知道鬼了多少好东西塞给自己儿子。

等着努尔哈赤去世后,十几个儿子都盯着努尔哈赤的私产,皇太极不愿均分这些东西,更不愿看着下头的贝勒们势力逐渐壮大,便将这些东西充了库房。

所以啊,如今多铎应该算是他们当中挺有钱的。

如今众人自然是忿忿不平,心中埋怨着,你小子有钱?你小子是哪里来的自己的钱?

代善最为懊恼,当初他见了多铎的宅子后,还怕这小子银子不够,送了一盒金锭子过去,事后一想不对啊,这小子应该挺有钱的,没想到他连客气都没客气一下,将他的金子都给收下了。

不忿归不忿,可办法还是要继续想的。

多铎又继续放空自己来,他知道,这办法想来想去最终还是会变成打仗的,明廷没粮食则想尽办法四处调粮食,金国没了粮食则回想尽办法打仗抢粮食,没办法,这是女真族人一贯的处事风格。

每日这样聚在皇太极书房里商量来商量去,多铎都商量烦了,见他们几个讨论的热火朝天,坐在自己右边的多尔衮也十分专心的样子,便悄悄挪了个位置,坐到代善身边去了。

若说皇太极是只大狐狸,那代善就是只老狐狸了,每次皇太极有什么问题问他时,他总是一句话——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这天下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你们看着办就是了。

这不,如今代善看似在假寐听他们说话,实则不知道思绪飘到了哪儿去了。

多铎瞅着如今满屋子人就他们俩儿最闲,便扯了扯代善的袖子,“您孙儿缺的门牙可长好呢?”

代善睁开眼,扫了他一眼,微微颔首,“长好了。”

多铎低声叮嘱道:“我觉得他稍微有点胖,虽说小孩子胖点可爱,可太胖了对身体不好,您得和大嫂说说,以后少让他吃点。”

他这纯属没话找话。

代善点点头,道了一声多谢,“……若是你有空去我们府上玩玩,我那孙儿一直念叨着你了。”

多铎挺喜欢那个沉甸甸的小胖子的,问了他许多,譬如他叫什么名字,他今年几岁了,一天吃几顿饭,每顿吃几碗饭,现在有没有开始读书……他的声音压的很低,别人听不见,却觉得有蚊子在耳畔嗡嗡。

莽古尔泰长得挺胖的,最怕热,如今本就心里有火气,一听这声儿,更是浑身不舒坦,朝着多铎横了好几眼。

正认真和代善讨论阿克占小胖子平日里是怎么在家耍无赖的,说的正起劲儿,自然是没看到莽古尔泰的眼神。

旁人虽也听见了,可想着代善是老大哥,也不好说什么。

到了最后一个多时辰过去了,谈话结束了,多铎也和代善说好了有时间去看看阿克占小胖子。

等着出了门,多铎才想起来问多尔衮今日讨论出什么结果来了没。

多尔衮对弟弟一向纵容,倒也没批评他什么,只道:“哪里有这么快?我看皇太极的意思是等着阿敏回来再商量看看,阿敏回来……我看皇太极这是想打仗的意思。”

他们父汗努尔哈赤的死对阿敏和莽古尔泰而言一直是心头刺,想要铲平明廷来报这血海深仇,所以他们是一定会同意的。

多铎一愣,瞬尔却道:“可如今却不是出兵最好的时机,当初我们攻打朝鲜,虽说没怎么费工夫,可到底也是折损了些将士,这一来一回,八旗将士也是累了,需要休息休息,我们这几旗的将士还好,关键是阿敏那边……”

阿敏统领的是镶蓝旗,按理说镶蓝旗论身份、论地位是远比上正蓝旗的,可他战功赫赫,便是当初皇太极出征之前都时常问问他的意见。

阿敏如今四十多岁,正是骁勇善战的年纪,镶蓝旗的将士一个个也是这般,可却是舟车劳顿的,若出兵明廷,只怕胜算不大。

“是啊,算算日子,阿敏应该快回来了。”多尔衮将才并没有说什么,若说了,莽古尔泰定是第一个跳出来说他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他还是知道的,“自袁崇焕回去之后,我看明廷皇上有重用他的意思,上次父汗在袁崇焕手上都吃了败仗,这次换成皇太极,只怕也讨不到好。”

多铎跟着道:“是啊,明廷还有红衣大炮了……”

到时候红衣大炮一轰,那又是死伤无数。

他其实能理解皇太极的心思,人人都说皇太极不如努尔哈赤,就连他的老婆的嫂子都是这样想的,他肯定是想要证明自己,当初和朝鲜打仗胜了,他高兴没几天,就有人说——朝鲜那实力,随便在八旗中拎几个将士过去,都不用统帅带着,闭着眼睛都能将他们打赢!

皇太极听了传言,自然是想更一步证明自己了。

可有些时候想证明自己是需要实力的。

多尔衮也觉得此事棘手,若出征,他们两白旗将士也是要一块去的,到时候将士定会因此丢了性命。

可若是出言相劝,皇太极定不愿意听。

他只觉得棘手,不免叮嘱了多铎几句,“皇太极那边,你不要去劝他,他这个人啊,心里有了主意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这个道理多铎是知道的。

有的时候吧,他觉得皇太极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不该放的地方,比如防着别人,而不想想如今这阵仗,不少将士连饭都吃不饱,你还要他们去打仗,谁愿意去啊!

只是多铎万万没想到的是阿敏回来之后居然和皇太极持相反的意见,并不支持如今攻打明廷。

阿敏腊月时从盛京出发征战朝鲜,算算日子,在外打仗已有半年的时间,瘦了不少,老了不少,哪里有当初意气风发的模样?

第42章

多铎还指望着阿敏回来之后能够看好戏, 阿敏当初擅自做主,不遵守盟约, 原本他以为皇太极会训斥他几句, 没想到皇太极当众甚至还夸了他, 说他颇有将相之才, 若不是阿敏的出尔反尔, 也不会重新与朝鲜谈判, 朝鲜每年供奉的东西更不会翻倍了。

多铎:???

不过他也想得通, 皇太极想拉拢阿敏出征,没想到阿敏根本不给他面子——若大汗执意要出征,我也不会劝了,只是我们镶蓝旗的将士辛苦了大半年,也该歇一歇了。

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是好战,可两人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莽古尔泰一般打仗都是前锋位置, 此人英勇善战, 有股冲劲儿,可阿敏却懂得运筹帷幄, 会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是有一点, 他这人没有底线。

皇太极脸色有点难看, “那你说如今这旱情该怎么缓解?”

他觉得很棘手,像多铎、多尔衮这种囤粮多的还好,暂且不用他操心, 莽古尔泰这些有粮食的都开始恐慌起来,吵着嚷着找他要粮食,那像阿敏这样的又该怎么办?

镶蓝旗有六七千将士,再加上当初他留在朝鲜的正黄旗、镶黄旗将士,加起来总共过万人,这一张张嘴每日都是要吃东西的,不光是吃东西,还想吃好东西。

其实也无可厚非,人家之前为过抛头颅洒热血,这个要求不过分。

可现实是,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阿敏本是高高兴兴、满载而归地回来,没想到一回来就是一肚子火气,当即语气也不是很好,“大汗问我,我怎么知道?当初我在朝鲜打仗,根本就不知道要囤粮食,也不可能囤粮食。”

“不过我倒是不懂,大汗未卜先知,知道有旱情,囤粮食之前为何不写信告诉我一声,我不指望你帮我买粮食,还能指望别人啊!也不会如今落得一个所有将士连饭都吃不饱的下场!”

他并不是个笨的,相反还挺聪明,平素说话还是挺有分寸的,如今也是被气狠了。

一来是□□太极不心疼他镶蓝旗将士,二来是□□太极当初故意将他留在朝鲜,拉拢他的弟弟济尔哈朗……得,他也能理解皇太极那小心思,想着四大贝勒,就他一个外人,先将他解决了,再一个个解决。

既然你皇太极这么会算计,那我就不管了。

坐在下首的多铎忍不住看了阿敏一眼,只觉得阿敏是真的生气了。

皇太极脸色不好看,却也不好发脾气,“昨日凯旋归来的将士一个个都是大英雄,自然不会让他们吃不饱饭,这样,我让人把仓库打开,将粮食分给这些将士。”

多铎又是一惊,只觉得皇太极这大汗当得也是挺憋屈的,前几日明明还商量着学明廷做法开仓赠粮,没想到阿敏一吵嚷,话风又变了。

阿敏这才没说话了。

因为他们商量来商量去都是些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多铎也懒得在这儿听阿敏继续和莽古尔泰吵吵,所以便偷偷溜了出去。

现在出宫不大合适,只怕万一待会儿皇太极又有事儿找自己。

多铎闲来无事,便去清宁宫晃荡了一圈。

清宁宫里,因大福晋不喜欢花儿草儿的,所以清宁宫里种的都是竹子,夏日走进去听竹林沙沙作响,凉快极了。

因军营事情多,又是运粮食又是发粮食的,多铎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有来过清宁宫了。

此时青格与马喀塔不知道跑哪儿玩去了,院子里静悄悄的。

多铎进去时,大福晋还躺在贵妃榻上歇息,脸色十分不好看。

多铎忙道:“大福晋您可是病了?”

“没事儿。”一旁的嬷嬷笑着替大福晋答话,“不过是换季的缘故,大福晋有些苦夏。”

苦夏还能苦成这样?

多铎有点不信。

大福晋冲着那嬷嬷摆摆手,道:“不碍事儿,多铎又不是什么外人。”

说着,她的手搭在小腹上,柔声道:“你啊,马上又要多个侄儿或者侄女儿了。”

一旁的老嬷嬷忙道:“大福晋说的这叫什么话?您啊,怀的肯定是个儿子!”

“真的?”多铎面上一喜,“我实在难以想到马喀塔当姐姐的模样,等着弟弟妹妹生出来,只怕她会高兴坏的。”

不过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他记得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大福晋并未有儿子,若她有个儿子,定会被立为下一任大汗,这大清的历史只怕就要改写了。

他也知道大福晋是多渴望有个儿子,若当初马喀塔是个儿子,科尔沁也不会将玉儿送过来的。

想到这儿,他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只听见大福晋笑着道:“……这件事我还没有告诉青格和马喀塔了,青格还好些,马喀塔若知道了只怕要四川嚷嚷,我如今才怀有身孕两个月,有身孕的时候也不好,还是想着再等上几个月再告诉大家……”

他们并没有怀孕满三个月再宣告众人的规矩,可大福晋却怕空欢喜一场,她身子不好,也不知道这孩子能不能保得住。

多铎决定不去想那些事儿,只叮嘱道:“若大汗知道了肯定会高兴的,叫我说您这些日子还是多叮嘱马喀塔些,马喀塔性子跳脱,可别冲撞了您。”

“还有您身子不好,平日里该歇着就歇着,但也不能一整日都躺在床上,早上傍晚的时候多出去走走……”

他像个小大夫似的,叮嘱了很多。

到了最后大福晋是笑的合不拢嘴,“你啊,是个孝顺的,若是闲着没事儿多过来陪我说说话,我这里每日来的不是达哲就是玉儿,也不知道外头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儿!”

多铎自然笑着说好。

陪着大福晋说了会话,多铎见大福晋面露疲态,便主动告辞。

可没想到多铎刚走到清宁宫门口,就见着达哲等在门口,瞧这架势,一看就是等他的。

两人便坐在清宁宫竹林石桌旁说话。

蒙古女子向来直爽,达哲也不拐弯抹角,“……姐姐这一胎怀的艰难,偏偏还想着旱情,每日担心不已,又想着自己是金国的大福晋,该为金国人做出表率,每日吃食也是节俭得很,我怕长期这样下去,她的身体受不住。”

多铎只安慰她,“不会有事儿的。”

想了想,他更是道:“明廷有位名医叫庞鹿,是名医李时珍的徒弟,医术很是了得,更是妇女圣手,你要实在是担心,我派人将他请过来。”

达哲一副“你怎么这么厉害,连明廷名医叫什么都知道”的表情,不过旋即她却道:“可也不知道这位庞大夫愿不愿意过来。”

“这个你就不用操心,我自有办法。”多铎狡黠一笑,对付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办法,“不过这些日子你还是得叮嘱大福晋不要操心,对孩子不好。”

达哲点点头,“这你就放心好了,马喀塔与青格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和玉儿在照顾,就是怕她们俩儿没轻没重的冲撞了姐姐。”

喝了盅茶,多铎便要走了,他是偷溜出来的,不能多呆。

可谁知道他刚起身,达哲便低声道:“我有件事想要问你……老汗王给你托梦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如今这话被传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都知道了,旁人是深信不疑,可她却是不大信的,这位小贝勒诡计多端,他的话可不能全信。

在多铎看来,他们俩儿一起干过坏事,也算是盟友,他狡黠一笑,低声道:“自然不是,若我说我会未卜先知,你相信吗?”

达哲重重点头,“我信。”

这话倒是让多铎有点没办法接了,他也不好骗达哲,也不能将自己穿越的事儿说出来,这事儿实在是匪夷所思,“骗你的啦……我也不知道怎么和你说,反正很多未来的事情我都知道,包括大福晋肚子里的孩子。”

达哲忙道:“姐姐会有事儿吗?”

多铎道:“大福晋不会有事儿,只是……她这一胎生的是个女儿。”

达哲沉默了,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姐姐对肚子里是男是女倒是无所谓的,毕竟都是她的亲生骨血,可皇太极和科尔沁需要一个儿子。

多铎道:“你也有个心理准备,没事儿的时候多开导开导大福晋,免得到时候孩子生出来,她接受不了。”

毕竟产后后遗症还是很严重的。

话毕,他这才走了。

再次回到皇太极书房时,气氛已经降到了冰点。

就连近来不怎么管他的多尔衮都一副“你刚才做什么去了,知不知道刚才发生了大事儿”的表情。

屋子的气氛似是一触即发。

皇太极对着莽古尔泰沉声道:“……当初我继位的时候,就与大家说的很清楚,四大贝勒共同议政,兄弟之间有不同的见解很正常,要是莽古尔泰以后再提起叔父的事情来,那我第一个不答应。”

多铎猜着大概是莽古尔泰没争过阿敏,狗急跳墙之下是慌不择言,几个兄弟之间不合归不合,可在他看来,阿敏和济尔哈朗却是外人。

第43章

人人都知道, 金国的江山是努尔哈赤与弟弟,也就是阿敏和济尔哈朗的父亲舒尔哈齐一同打下的, 努尔哈赤虽有四个弟弟, 可唯有舒尔哈齐与他是一母同胞所生。

兄弟两人出身一样, 生活环境相似, 所以与努尔哈赤有着很多相同之处, 都是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将士, 当初努尔哈赤称王的时候, 他被称为“船将”,处于努尔哈赤副手的地位。

人一旦有了权利,就想要的更多,舒尔哈齐私下与明廷交好,想要夺得汗王之位,最后更是率着几个儿子一起造反……只是很可惜, 他败了。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 舒尔哈齐被幽禁, 两年后就死了,他那几个一起起兵造反的儿子也死了。

因那个时候阿敏从小跟着努尔哈赤, 济尔哈朗年纪尚小,所以才得以活命。

努尔哈赤到底顾念着兄弟之情, 将阿敏与济尔哈朗视若己出, 更是让他们兄弟两人分管两旗。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阿敏乃是罪臣之子,该老老实实的听话。

莽古尔泰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可在阿敏看来, 父是父,子是子,这些年他不知道为金国立下多少战功,就因为是舒尔哈齐之子,就应该掌管不如正蓝旗的镶蓝旗吗?

也正是因为心中有一口气在,所以阿敏事事不愿服输,更是百般瞧不上头脑简单的莽古尔泰。

这不,努尔哈赤才去世几个月啊,这两个堂兄弟就争个不停。

偏偏莽古尔泰还委屈极了,一脸不痛快,“大汗,我们才是亲兄弟,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况且我将才是哪句话说错了?”

阿敏嗤笑一声,“莽古尔泰,你得弄清楚,这金国的将士是我阿玛与大伯一起打下来的,若没有阿玛,你以为你还能安安生生当你这大贝勒?当初我阿玛被幽禁的时候,大伯就曾说过以后谁也不能再提这事儿,怎么,大伯去世没多久,你这话都忘干净了?”

“当初我就知道,因为镶蓝旗将士比你们那正蓝旗将士要强,你面子上挂不住,想找我麻烦,如今大伯死了,觉得自己找到机会呢?”

“你要真看我不顺眼,有本事以后打仗的时候冲在前头,别要我们镶蓝旗将士打头阵!”

镶蓝旗将士有“铁血将士”之称,从前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将士当马前卒,每当这个时候,阿敏都会主动请缨出战,可以说他这二贝勒之位是他自己一点一滴靠着军功打出来的。

哪怕是没有他的阿玛,如今他想要身居高位,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话毕,他甩了袖子转身就走。

他奶奶的,这气谁爱受谁受着。

济尔哈朗见了,忙追了出去。

皇太极脸色更不好,一拍桌子,厉声道:“如今正是内忧外患时,你们不想着怎么度过难关,反倒是兄弟之间起了嫌隙,这像什么话!”

代善也出来打圆场,“是啊,兄弟之间说这些做什么?要是父汗在九泉之下见了该多伤心!”

每当这个时候,哪哪儿都有他。

多铎听了都忍不住撇撇嘴,觉得莽古尔泰实在不是个东西。

到了傍晚,皇太极为了安抚阿敏,开了仓库直接拨了三分之一的粮食给阿敏算是嘉奖。

虽说阿敏从朝鲜抢了不少好东西回来,可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喝的,如今有什么用?

多铎却认真分析起来,阿敏和莽古尔泰今日算是彻底撕破了脸,这对皇太极来说是个好机会。

阿敏聪明,代善谨慎,莽古尔泰蠢归蠢了点,可如今皇太极能拉拢的唯有他了。

当然,多铎觉得自己也挺聪明的。

嘿嘿,他如今并没什么烦恼,早早就睡下了。

只是没想到他睡得正香,却听那满说有客人来了。

多铎起来一看,原来是济尔哈朗。

这大半夜的,济尔哈朗是来找他喝酒的,得,这人也不见外,晓得多铎不喝酒,还专程带了两坛子好酒过来。

多铎知道自己就是个作陪的,两人坐在院子里,多铎手撑着脑袋,打着哈欠,听济尔哈朗一边喝酒一边诉说心中的苦闷。

他还是有点良心的,昨日阿敏回来之后他就与他哥哥说了当初朝鲜这事儿做的不地道,没想到阿敏却是劈头盖脸把他训斥一顿。

他们两兄弟相差十几岁,说的是济尔哈朗是阿敏弟弟,可阿敏一直将他当成儿子养的。

济尔哈朗昨儿就与阿敏争了几句,心里不舒服。

今日济尔哈朗追出去劝阿敏,没想到又讨了个没脸,“……有的时候我可真羡慕你和多尔衮,兄弟两人永远都是亲亲热热的,我有的时候就不懂,当初阿玛刚死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儿的日子多难啊,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那个时候我和你差不多大的年纪,整日提心吊胆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大伯一道旨意下来,我这小命都没了……阿敏说,天塌下来都有他担着。”

“我也知道,我没什么军功,根本当不了旗主,是他在大伯跟前求了好几次,拿自己的军功给我换来的这个旗主之位……可是,他怎么就从不听听我的意见呢?我是他的亲弟弟,难道还能害他不成?”

说着,他又是猛灌进去一大口酒。

多铎看着他,觉得济尔哈朗也是挺可怜的,想当初他好歹还有父汗努尔哈赤护着,当初济尔哈朗在自己这么大年纪的时候,阿敏在外打仗,连护着他的人都没有。

他拍拍济尔哈朗的肩膀,拿出一副生死之交的姿态劝他,“唉,凡事想开点,阿敏要真不是个强势的性子,如今这小贝勒的位置也轮不上你。”

“人无完人,阿敏还是挺疼你的……叫我说,我和多尔衮这样也不算好,我们俩儿从小打到大,也就是去年父汗和额娘去世后,他才有了点当哥哥的样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综影世界夺美,我绑定了主角 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 带着嬴政反大秦!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红楼之开国篇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大夏第一毒士,从废相开始 大明文魁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初唐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