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趣阁”最新网址:http://www.mouquge.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某趣阁 > 历史穿越 > 边关基建指南 >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万人嫌大师兄重生后 谁不着迷于漂亮女配呢[快穿]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大佬,咱不离婚了(穿书) 不当继室(双重生) 男主他无法攻略 寡夫反派怀了我的崽 该如何面对木遁使的求婚 身穿后他们把我当Omega 攻略对象好感度为负

要问?有哪类人的钱最好赚?

——一?为学?生, 二?为女?人。

在造纸厂与印刷厂正式建成后,盛玉就?在琢磨怎么使两者结合效益最大化——

以从?前的经历来看,学?子们最抵挡不了?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文具, 带有印花图案的纸张便是其中一?种。

迎合古人对于“四君子”的推崇, 盛玉率先推出了?一?批以“梅、兰、竹、菊”为印花图案的纸张, 一?经在清风书舍推出,果然供不应求, 引起了?热烈反响。

再就?是各种类型的话本。

描写贫寒书生与没落贵族少女?悲惨爱情故事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不同表现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形著称于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在娱乐产物匮乏的古代, 话本乃是人们为数不多的消遣, 更别说清风书舍出品的皆是华夏文学?上下?五千年所凝聚的精华所在。

待以后资金充裕、技术成熟, 还能生产出漫画、连环画,通篇图画就?连尚未启蒙的孩童也能毫无障碍阅读。

如此一?来,老少皆宜, 真可谓将所有年龄段的钱袋子一?网打?尽。

边关生产的高级印花纸张与话本目前只在朝城有售, 一?是考虑到数量较少的纸制品并不适合长途运输,是以谢司只携带了?部分样品用于推广销售;二?则是边关当前的生产力发展并不足以支持当地百姓购买此类娱乐产品。

没想?到此举竟然意外迎合了?饥饿营销策略,在朝城人民自得人无我有时,其他都城的文人雅士一?边花大价钱购买朝城纸张的同时, 一?边高声呼吁清风书舍尽快将分店开?到他们城都去。

——关于这个想?法,盛玉不能说没有, 但可惜的是,目前的资金并不足以支持她实现这个目标。

况且,朝城是大夏最为繁荣的一?个城都, 朝城人民的羊毛又哪是区区几份印花纸张和话本就?能薅够的?

将清风书舍五月的收支报表放回桌面?,盛玉顺手?从?一?旁拿起一?个不过才巴掌大小的铜制小玩意儿来。

这个东西拿在手?上冰冰凉凉的, 铜制面?印有花纹,略微有些硌手?。圆形的物件, 一?只手?就?可以完全包裹住。

翻个面?,使铜制面?朝下?,再一?看,手?心里的东西赫然是一?个小镜子。

正面?为镜,反面?为铜,直径不过五厘米。

由玻璃制成的镜面?,映出的人影每一?根发丝和眉毛都清晰可见。

这个便是由玻璃厂最新制造出来的产物,也是即将发往朝城,进一?步打?开?女?性市场的商品——玻璃镜。

朝城,薛府。

作为户部尚书,薛文成所住的府邸院房足有二?十间之多,芙蓉院便是西房最为宽敞的一?间院子。

明亮的房间中,一?女?子正在对镜梳妆。

古语有言:女?为悦己者容,古往今来,爱美皆是人的天性。

面?脂、口脂、妆粉、画眉墨……梳妆台前摆满了?各类化妆品,光是口脂便不止三样。另还有专门?用来存放首饰的首饰盒,打?开?后,金光闪闪,宝珠璀璨,着实引人注目。

梳妆镜上映出少女?的面?容,看着不过才十六、七岁的年纪,闭着眼,一?张巴掌大小的脸上,弯眉、红唇、尖下?巴,生得颇为貌美。 一?旁有个身着绿衣的侍女?正在为她上妆。

侍女?纤细的手?上,正拿着一?柄细长的利刃,小心翼翼地靠近少女?的眉尾处,轻轻地刮着。她的手?战战兢兢的,正在小幅度地发着抖。

显然,刮眉是一?件技术活儿,但也极其考验刮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稳手?才能稳——但见侍女?的手?微微一?抖,那人的眉上立刻沁出了?一?颗小血珠。

“嘶。”

薛娉婷吃痛轻呼了?一?声,她睁开?眼,眼中厉色毕现,生生破坏了?那张本还算端正的脸上的美感,便见她一?下?抬起了?手?,早已跪倒在地的绿衣侍女?下?意识偏头想?躲,在见到她紧皱的眉头后,又发着抖,强忍着害怕主动把脸凑了?过去。

“啪——”

一?道清脆的巴掌声响起,侍女?的脸上立刻多了?一?道细长的红口子。

薛娉婷冷冷看着正跪趴在地、低着头强忍着不敢发出哽咽的侍女?绿荷,伸手?轻抚了?下?微痛的眉:“要不是怕误了?长宁公主的宴会,今天就?不是一?巴掌的事儿了?。”

“红梅,你来继续给本小姐画眉。”

“是。”

身后立马有一?身着玫红色衣裳的侍女?走上前来。

她看也不看地上跪着的绿荷一?眼,扬着一?张笑脸,从?桌上选了?一?盒画眉黛。她的手?很稳,不过几息的功夫,就?为薛娉婷画好了?一?双柳叶眉。

黛是青雀头黛,颜色深灰,红梅画眉的技术十分不错,一?双柳叶眉画得十分标准,只是在薛娉婷略显尖细的脸上,看着却不那么自然。

薛娉婷看着倒很是满意。

她凑近了?桌上的梳妆镜,侧过脸左看看右看看,一?张精致漂亮的脸上因为跋扈之色看起来有些刻薄。

换好了?一?身艳红衣裳,整个人又显得张扬了?几分。

此次举办宴会的主人是当朝长公主长宁公主,为了?避免掩盖主人风头,宾客的着装本不应如此艳丽,薛娉婷却似全然没有意识到这点。

对着梳妆镜,薛娉婷满意地转了?个圈。

突然,她的脸又冷了?下?来。

薛家大小姐喜怒无常早已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纵使是伺候了?她多年的婢女?,也没有一?个不害怕她的性情的。

这几人中,唯有贴身侍女?红梅仗着薛娉婷往日的宠爱还有几分胆量。

“扑通”一?声,红梅立刻跪倒在地,壮着胆子开?了?口:“小姐,可是对今天的妆有哪里不太满意?”

薛娉婷斜睨她一?眼,语气轻飘飘的:“起来吧,动不动就?下?跪,要是传出去还以为我怎么虐待你们了?呢。”

“外头人传的都是一?些不实之言,府中谁人不知道小姐待人都是极好的。

红梅低着头起了?身。

对于红梅的话,薛娉婷只哼笑了?一?声,又道,“今日这妆化得,倒还不错。只是这镜子,当真是看了?便使人心烦。”

红梅试探着抬起头,看了?过去。

梳妆台上,正中间摆放着一?面?铜制的梳妆镜,镜子背后与周边刻有各种花纹,纹饰考究、辞铭温雅,华丽的图纹与美观的形态足以看出这面?镜子的制作工艺有多么精湛。

若说有什么不好的,那便是这镜子颇大,也重?。

当然,镜子就?该摆放在梳妆台上,也不会有人想?要把镜子随身带在身上就?是了?。

这面?镜子还是薛夫人在薛娉婷十五岁生辰时送给她的贺生礼,这两年来薛娉婷对此一?直颇为喜爱,红梅搞不懂她今日为何突然有此一?说。

再看过去,但见镜子表面?已经隐隐泛出了?黄绿色,镜面?略有些斑驳,人影映在其上看起来模糊了?不少。

红梅恍然大悟,她下?意识又想?跪地,但一?想?到方才薛娉婷的话,到底还是止住了?动作。

红梅俯身低着头回道:“是奴婢们疏忽了?,竟有些时日没请人来为小姐打?磨镜面?,奴婢现在就?吩咐下?去。”

薛娉婷面?上的表情还是不甚满意的样子。

古往今来,世人所用的铜镜皆是以青铜铸造而?成,铜镜表面?一?旦与空气接触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变得黯淡无光,需要专门?的磨镜人将铜镜打?磨光洁。所以隔上一?段时日,薛夫人便会让磨镜人来给府上女?眷打?磨镜面?,只是这段时间竟好似全然把这件事忘记了?似的。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忙着薛平永入学?国子监一?事。

薛平永乃是她一?母同胞的哥哥,两人之间的感情虽不算亲近,但对这个哥哥,薛娉婷也是尊敬崇拜居多。

但这段时日,薛母竟因为他而?忽视了?自己,薛娉婷心里便有些不满了?。

“算了?算了?,”薛娉婷不耐烦地看了?红梅一?眼,“这种事情让别人去就?行了?,你就?别去了?,赶紧同我一?起赴长宁公主的宴会才是正事。”

红梅点头应是。

说起来,当朝长公主长宁公主乃是最受大夏皇帝喜爱的一?位公主,长宁公主本人更是琴棋书画皆通,乃是一?个有名的才女?。

近日,清风书舍所出售的话本在朝城盛行起来后,长宁公主便成为了?它们的忠实顾客,为此还经常发起宴会,邀请各府小姐探讨关于话本中的内容。

今日这场宴会也是如此。

前几日清风书舍新发售了?一?本名叫《牡丹亭》的话本,甫一?上架,便被各家小姐抢售一?空。

而?这本由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也成了?朝城近日来最为闺阁小姐们所津津乐道的事物。谁若是没看过,说不上一?两句关于其中的内容,谁就?会被其他小姐们认为是落伍之人。

想?到这里,薛娉婷眼中一?抹得意之色闪过:“最后一?本《牡丹亭》被我买了?,我倒要看看没有看过这本书的魏语珊在今日这场宴会上还怎么出风头。”

太傅之女?魏语珊,和薛娉婷向来便是死?对头。

魏语珊看不惯薛娉婷平日里作威作福的作风,薛娉婷则认为魏语珊装腔作势,更是厌恶她因那些文人评出的才女?之名,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

说起来,两人关于这本《牡丹亭》还有一?些小摩擦。

那日薛娉婷去往清风书舍的时间本不算早了?,好在书架上还有最后一?本《牡丹亭》摆在那,正要下?单之际,旁边却急急忙忙传出来一?声“老板,这本《牡丹亭》我们小姐要了?!”

应声看过去,与这个婢女?同行的人不是魏语珊又是谁?

要是那日是长宁公主亲自前来,薛娉婷还有让一?让的道理。

——至于死?对头魏语珊?

薛娉婷只恨当时书架上没有两本《牡丹亭》摆在那,不然她非得两本全买了?不可。

“——去把我那本《牡丹亭》拿来,一?同带去宴会。”

薛娉婷走出两步路,又回过头,“给我小心些,要是被我发现有哪里污损,可得紧着些你们的皮肉。”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综影世界夺美,我绑定了主角 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 带着嬴政反大秦!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红楼之开国篇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大夏第一毒士,从废相开始 大明文魁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初唐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