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句话,李义府就滚到黔州去了,这就是因为他们跟皇帝的距离太远了,你能够有今日那都是因为皇帝,贵族可就不是,贵族能够站在大殿上,主要是因为自己家族势力强大,家族与家族之间又有联姻,这势力就可以抗衡皇权,皇帝不得不用他们,有一种合作的关系在里面,两者是有着质的不同。
其实从隋文帝开始,皇帝就一直在削弱贵族,这卧榻边上岂容他人酣睡,那科举就是最具标志性的,科举是为百姓,狗屁,皇帝还没有这么高的情操,隋炀帝、李世民都在这么做,只不过到了李治这里,给予了致命一击。
这一击甚至可以将中国历史分为上下两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至此之后,贵族与君主共治天下的时代就基本上结束了,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官僚主义,宰相就越来越矮,唐朝包括之前,大家都是坐着上朝的,宋朝就是大臣站着,皇帝坐着,到了元明清大臣就基本上就得跪着了。
王文度心领神会,道:“草民明白,但是草民认为陛下有必要让天下的臣民知道其中的一些缘由,以及陛下的无奈。”
李治赞许的看了他一眼,道:“对了,朕交代你的事办得怎么样”
王文度道:“史官对于此事的记录,那都是据实记录,非常公正,这后世人看了,都会明白陛下的苦衷。”
这史官对于皇帝的记录,皇帝本人都是不能看得,可见王文度是让人去偷看的。
李治笑着点点头,道:“不过此事你一定要给朕盯紧一点,不可有半点松懈,当年父皇为了玄武门射杀大伯、四叔一事,耗费了大半生的精力,却仍未完全扭转过来,今时今日只怕都还有人借此来诋毁父皇,朕可不想重蹈覆辙。”
他身为李世民的儿子,对于玄武门之变,自然是非常清楚,这是李世民身上最大的污点,但是李世民当时也不得不那么做,他功高震主,李建成当了皇帝,未必还能让他做宰相,再说谁不想当皇帝,只有成王败寇,但这一直令人诟病,尤其是士林中。
既然清楚,那当然吸取教训,不能再重蹈覆辙,他一直也都是这么做的。当初房遗爱一案,他也是最大的获利者,当时威胁他的人都死了,包括吴王李恪,但事情是长孙无忌办得,跟他没有关系,他当时也痛哭了一番,如今又是如此,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只不过角色变化了,武媚娘和许敬宗干了长孙无忌当初干得事,而长孙无忌受到了李恪当年的冤屈,李治就知道哭,但是他一直都是最大的赢家,从来就没有输过。
这就是帝王之术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王文度道:“陛下还请放心,草民一定会盯紧此事的。”
李治点点头,笑道:“此事之后,朕就会将你官复原职,你好好准备一下。”
王文度急忙行大礼道:“草民叩谢陛下。”
长孙无忌的离去,可不是代表此案的终结,因为根据封建社会基本流程,下一步肯定就是大清洗,这是必走的一步,是制度需要,其实都不能说是封建社会,从古至今皆是如此,这个流程就没有变过,斗争过后,一定是大清洗,官场永远是最残酷无情的。
当初许敬宗状告的可不是长孙无忌一人,其中还包括于志宁、韩媛、来济、高履行等人。
只不过这事许敬宗分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将那棵大树给砍了,将根给挖了,接下来再慢慢收拾以前这树上的猢狲。
韩媛、来济、褚遂良他们已经被贬到外地去了,估计现在都不知道长孙无忌被贬,所以这个先不着急,先得立刻清洗朝堂。
这可在朝中引起极大的震撼,长孙无忌当了三十年宰相,其势力在朝中是盘根错节,这番大清洗,谁敢说自己没事,萧锐都感到害怕,如今朝中简直就是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大家天天求神保佑,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桩冤案,那就不会跟他们讲道理,什么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在官场这简直就是狗屁不通,这政治清算,跟你的平日里的为人有毛关系,人家许敬宗也不可能一个个去调查你是善人还是恶人,只要你跟长孙无忌玩过扑克,嫖过那啥,你就得死。
故此朝中大臣看到许敬宗,都吓得双腿哆嗦,这就是许敬宗最为渴望的时刻,人人都敬畏他,没有人再敢轻视他,他是下定决心,要要借此事树立起自己不可动摇的权威,而杀戮就是最好的方式。
于是乎,他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内部所有的成员,都给网罗进来,包括他们的家人、亲人,当然,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许敬宗平时看不惯的人,但这主要还就是当初反对废王立武的人,哪怕是当初被贬的,也没有放过,当初被贬,如今就该杀,简单粗暴,干净利落。
一张长长的名单就呈到了李治的面前。
“谏议大夫萧钧何时与舅舅有过勾结”
李治看了一会儿,突然向许敬宗问道。
许敬宗愣了下,道:“这据臣所查,萧家与长孙家的交情匪浅。”
李治眉头一皱,道:“朕与舅舅的关系也不浅,你为何不将朕也写进去,你有何证据证明他们有勾结”
这话说得是不留余地。
许敬宗一脸尴尬,做不得声,你要讲证据,那你还是将那名单还给我吧,当我什么都没有说过。
李治可不糊涂,这一看萧钧在内,就知道许敬宗在打什么主意,因为他也知道许敬宗跟韩艺的恩恩怨怨,但是他可是非常器重韩艺的,韩艺可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简直就是金牌心腹,而这期间就韩艺一个人在干正事,在治理国家,正是因为韩艺不懈努力,国力才蒸蒸日上,他的名望也是一飞冲天,百姓都歌颂他是明君,这要是将韩艺给得罪了,那谁来帮他治理国家,总不能靠你许老头吧,这韩艺的性格,他也了解,当初为了萧无衣,连官职都不要了,道:“行了,这名单先放在这里,朕得仔细看看,你且退下吧。”
“臣遵命。”
许敬宗哪里多言,心里将袁公瑜狠狠埋怨了一番,他本来没有打算这么做的,他一心只顾着对付长孙无忌,都没有想到韩艺,是袁公瑜在旁煽风点火,他就将萧钧给填了进去。
待许敬宗出门之后,李治无奈的摇摇头,嘀咕道:“这个老头,还真将朕当瞎子了。”
可是许敬宗刚离开没多久,外面便有人通报,户部尚书求见。
李治听得不禁眉头一皱,道:“他难道是为了萧钧而来唉这个许敬宗,还真是会给朕添麻烦。”
第1640章 冒了个泡
“微臣韩艺参见陛下。”
韩艺来到殿内,向李治行得一礼。
“免礼”
李治微微抬手,这眉宇间微微透着一抹哀伤,有气无力道:“坐吧。”
韩艺坐了下来,瞧了眼李治,心想,就你这演技,我若是评委,一定给你办终生成就奖,我身为你的臣子,可不能丢你的脸。他一脸担忧道:“陛下,这龙体要紧,你可得主意身体啊”
李治摆摆手,道:“你放心,朕没事,只不过发生这种事,朕心里难受啊”说到后面,他不禁又叹了口气。
韩艺关切道:“但是事已至此,陛下还是看开一点的好,勿要耿耿于怀,如今国家蒸蒸日上,一切都欣欣向荣,正是陛下励精图治,大展拳脚的大好时机,陛下还当以国事为重啊。”
李治闻言,很是欣慰道:“朝中若人人都如你这般想,朕便再无忧矣啊”
这可是大实话,如果人人都想着国家发展,而不是惦记着权力,他当然高枕无忧。
韩艺拱手道:“臣不过也是尽臣子的本分,我大唐能够今日,全凭陛下的英明决断,也正是因为如此,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因为你的身体可是关乎着大唐的社稷。”
李治笑着点点头,这小子真是会说话。突然问道:“对了,你此番觐见,是为何事”
韩艺显得有些迟疑,“臣”
李治笑道:“怎么来都来了,还有什么不敢说的,你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他以为韩艺是为了萧钧而来,他也没有打算要动萧家,这事很好谈的,故此暗示韩艺别害羞,大胆说出来。
殊不知韩艺还真没有想到许敬宗会将萧钧给弄上去,因为他觉得许敬宗不会连这点觉悟都没有,他还信誓旦旦的给萧家保证,绝不会牵扯到你们。
“微臣遵命。”
韩艺“鼓起勇气”道:“陛下,臣此番觐见的原因,与此案多多少少有些关系,但此事事关国家社稷,臣不得不说,若是给陛下添忧,还望陛下能够宽恕臣。”
李治微微一愣,这不太相似跟萧钧求情来的,萧钧就还不足以影响到国家社稷,沉吟片刻,道:“此案朕本也想询问你的看法,只不过你当时忙着漕运一事,故此朕才没有去打扰你,正好,你就跟朕说说你对此案的看法吧。”
韩艺忙道:“此案证据确凿,且已经盖棺论定,臣对此倒是没有什么说的。只不过,最近朝中人心惶惶,大家都无心做事,许多事都停滞下来,臣对此甚感担忧啊”
李治哦了一声,“竟有这等事”
韩艺点头道:“那太呃长孙刺史毕竟当了三十年的宰相,朝中许多官员都与他们家有过来往,而如今朝中又是传言四起,说此案还将会进一步扩大,牵涉众多官员,故此大家都无心做事。根据我户部的最新统计,最近这段期间,买卖最好的行当,就是寺庙和道观。”
李治听得这后半句,还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险些失态,稍稍瞪了韩艺一眼,又沉吟少许,才道:“根据许侍中目前所调查的结果,此案涉及的官员,的确不少,朕对此也感到非常惊讶,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在这事上面,他永远都是被动的,名单是许敬宗弄的,跟他没有关系,他也从不说我认为是怎样的,他反而喜欢你是如何认为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对此好像也有疑虑似得。
韩艺沉默少许,道:“陛下可还记得魏征。”
李治稍稍一愣,困惑的看着韩艺,这话问得,魏征何许人也,他想忘记也忘记不了啊
韩艺道:“当初魏征乃是隐太子的人,曾还为隐太子出谋划策,打压先帝,甚至想要置先帝于死地。然而,先帝却对他网开一面,而正是因为当初先帝的网开一面,才有了之后的贞观盛世。当然,臣的意思不是说贞观盛世乃是魏征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当时世人从中看到了先帝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宽宏大量,励精图治的决心,故此天下有才之士,才愿意来投奔先帝,也正是因为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才在短短二十余载,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李治沉默片刻,问道:“你得意思是让朕也对他们网开一面”
韩艺道:“臣只是觉得,如今国家发展迅速,国力蒸蒸日上,版图更是旷古烁今,但同时也是最需要人才的时候,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官员,因为不管是他们家里,还是朝廷,都是花了许多工夫去栽培他们,如果损失了,这一时半会,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补上去的。
而如今我大唐正处于一个融合和高速发展的时期,不可能去等着人才去成长起来,而且倘若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错,只怕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可见这人才乃是治国之根本所在,这千金易得,一将难求,陛下何不对那些罪名较轻,且能力出众的官员网开一面。臣认为他们一定会如魏征一样,感激陛下的恩德,更加努力的陛下效力,追随陛下,同时也会吸引更多人才来到朝中,为陛下效力,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盛世。”
李治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点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朕会慎重考虑的。”
韩艺拱手道:“陛下圣明。”
相比起韩艺以前那种长篇大论,今日他的话非常少,因为这事,他心里清楚,话不能多,多了就会引起李治的反感,但是他的意思已经表达的非常明确,就是暗示李治,你不能以偏概全,一刀切,尤其是那些地方上的年轻官员,他们可是国家的未来,国家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培养他们,如今国家在高速发展,人才本来就匮乏,你不能因为长孙无忌一个人,就将这些人都给杀了,那到时谁来帮你治理国家人才的断层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总结起来,就一个理由,国家的发展。
因为他不在此案此中,他一直都在处理国事,帮助李治,治理国家,他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去劝说,那就符合他的一贯作风,不会有违和感,你们之间的争斗我不管,我关心的只是国家发展而已,现在此事已经阻碍到国家发展,那我得站出来说上两句。韩艺也非常清楚李治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他渴望着超过李世民,走出李世民的时代,创立属于李治的时代,国家发展在李治心中,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如今这情况,因为他已经清理掉这些元老,没有人可以帮他背锅了,如果国家发展停滞了,那不管他装得再好,什么屎盆子都会他扣在头上。
当然,首先还是不会伤及到李治的利益,因为这一次大清洗,针对的是元老,而他保的是那些年轻有为的官员,这些人如今都是小角色,留几个也不会危及到皇帝的。
等到韩艺离开之后,李治又将许敬宗的那份名单给拿了出来,看着那些名单,足足思考了了一个多时辰,突然拿起笔来,将萧钧的名字给涂抹掉。
整整一个上午,李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