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可问题是你懂数学么,如果你们门下省要来监督,我无所谓。”
许敬宗想想也是,自己也不懂,什么是合格,什么不合格他懂个屁啊
李义府眼眸一转,道:“这以往没有贤者六院的时候,户部也未曾出什么问题,可是等到韩侍郎你上任之后,为何户部就变得急缺人手”
韩艺笑道:“以往巡卒管理治安的时候,长安城内也太平,为什么皇家警察一来,陛下就觉得人手不足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是在进步,以往的巡卒只会木讷的在街上巡视,他们连大字都不认识,除了抓捕犯人,震慑百姓外,根本无法帮助百姓,可是如今的皇家警察个个识文断字,百姓一旦有什么困难,立刻可以向皇家警察求助,而皇家警察也能够很好的帮助百姓,这也是为什么皇家警察这么快就赢得人心的关键原因。
同理而言,以往户部的小吏会拨几下算盘就可以了,至于怎么整合数据,怎么计算出一种最佳方案,怎么去搞预算,这他们都不管,这样的确不会出什么大错,但是也没有进步。国家是要进步的,但又不是说宰相换了一个就能够进步了,而是要将整个朝廷都精英化,这样的话,办事效率才能够提上来,国家才能够取得进步。”
说着,他又向李治道:“陛下,其实微臣的这番建议,都是来自于训练营和军事学院。如今就连jūn_duì、巡卒都变得精英化,朝廷还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向精英化前进。而要精英化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因为如今的长官肯定都是精英,有着出类拔萃的天赋,但是长官只会下达任务,事还是下面的人做,而常科只能培养治国人才,好比许侍中,好比李中书,他们都是宰相,但是让他们去算账,只怕他也是不能够的,而如今户部确实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常科是根本无法提供的,而制科考试只是证明他有这个天赋,都不能直接为朝廷输送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培训。”
杜正伦突然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韩侍郎之言不无道理,就说民安局,以往需要大量的巡卒,才只能维护治安,但是目前而言,只有两百个皇家警察,却不但照顾到长安城,而且还涉及到周边的县城,而且皇家警察在各个方面都要远胜于巡卒,面对各种棘手之事,都能以非常老练的手段来处理。比较起来,虽然皇家警察俸禄高,但是真正算下来,这其实是更省钱的,而且作用要更大。”
你们终于肯出声了韩艺满脸敬佩道:“杜中书真是一针见血,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许圉师也道:“陛下,朝廷用人,不能拘泥于形式,既然是专业人才,自然得用专业手段来招纳人才,这样也能够体现出陛下求贤若渴。”
许敬宗、李义府一看这情况,不对劲呀,怎么平时不参与他们跟韩艺争斗的大臣,今儿纷纷出言支持韩艺。
殊不知他们在常科上那么做,已经让杜正伦他们非常不爽了,你们这么弄下去,那朝中所有的大臣都将会是你们的门生,那我们还玩什么,现在多一个渠道为朝廷输送人才,就可以来抗衡你们,其实他们的目的还是没有变,就是要平衡,如果一方独大的话,他们也将变得非常危险。
而且卢承庆可是老牌贵族,虽然他非常忠厚,可你们却将王玄道在第一轮就去除了,得亏皇帝认识王玄道,不然的话,王玄道连入仕的资格都没有,这还只是开始,要这么下去,崔卢郑王恐怕都无出头之日了。
阎立本突然也站出来道:“陛下,如果户部能够与贤者六院合作,让贤者六院给户部培养专门人才,那臣希望工部也能够跟贤者六院合作。陛下有所不知,自从贤者六院成立之后,工部在很多方面都是在向贤者六院学习,贤者六院的数学人才,经过计算,可以得出非常高的精准度,这对于宫廷建设、河道建设都有着莫大的帮助,要说起来,工部比户部更加渴望得到这些人才,因为工部不但需要数学人才,工学院方面的人才也是工部需要的。”
失控
彻底失控了
许敬宗、李义府气得是火冒三丈,你们这些人竟然在这关键时候选边站,你们违反了游戏规则啊
李义府眼眸一转,道:“陛下,若只是一些吏或者工匠的话,臣倒也不反对,可是有品阶的官员,还是应该交予吏部。”
韩艺道:“其实吏不吏,我也没有意见,户部需要专业人才,可是贤者六院的院士就是九品了,结果跑到户部去,反倒成降至为吏,这谁还回去,而且今后的九品院士可都是通过科考入得贤者六院的,这吏根本无从说起啊”说着,他又向李治道:“陛下,臣真的只是希望户部能够变得更好,给个九品就足够了,当然,如果这些人中能够从九品官员中脱颖而出的话,那朝廷更加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
这小子果然露出狐狸尾巴了李义府暗骂一声,什么叫做脱颖而出,那就是有晋升的资格,不仅仅是算账的人。
饶是帮着韩艺说话的卢承庆等人,也纷纷暗想,这小子真是太狡猾了,原来这个九品院士还有着这么一个作用。
当初这个工匠、农夫,你给个吏,他们也会来,他们都是冲着钱来的,但是韩艺偏偏要弄个九品院士,并且将大家的目光集中在院士上面,因此当时大家都是争论这院士合不合适,却没有想到,韩艺还藏了一手,现在弄得就非常难做了,如果贤者六院招人的话,不可能从九品降到吏,这有着质的变化,因为一旦拥有了品阶,就有机会往上升。
“各位爱卿都怎么呢”
李治突然一笑,道:“不过就是一个九品官员,犯得着让朕的枢要大臣争的面红耳赤么,这算不得什么大事”
许敬宗直接打断了李治的话,“陛下,这可不是小事,朝廷的规章制度不能坏,此乃吏部的职责。”
李治瞧了眼许敬宗,他本想糊弄过去的,但是许敬宗如今已经反应过来,如何还会让韩艺得逞。李治又故作思索片刻,道:“这当然还是得经过吏部,毕竟吏部是要记录在案的。此事先就这么定了吧。”
毕竟训练营成功近在眼前,韩艺说得非常对,为什么不移植到朝廷来,让朝廷也变得精英化,这个建议让李治非常动心,但是李治也知道这种事不是那么简单的,韩艺心里的打算,他能不清楚么,但他也要是平衡,如果只有常科的话,那他就没有多余的选择,他又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常科,三省提拔什么人上来,他就只能用什么人,他希望常科和制科形成一种竞争。
这其实还是帝王的平衡之术。
记录在案
李义府都快哭了,我辛辛苦苦涉及到吏部,结果吏部就变成一个记录部门了。
太坑了啊
韩艺高呼道:“陛下圣明。”
阎立本忙道:“陛下,那工部呢”
李治微一沉吟,道:“这事虽然定下来了,但是具体怎么去考,怎么去做,韩艺,你还得递上一份详细的奏章上来,如果令朕满意的话,工部也可以与贤者六院合作。”
韩艺道:“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事到如今,许敬宗、李义府总算知道韩艺这小子为什么一直都不想办法插足常科,连一个门生都没有收,原来韩艺是将制科变成常科,由于制科的特殊性,制科及第的考生九成九只能入贤者六院,那么制科的考生就都成为韩艺的门生了。
那韩艺干嘛还费劲去跟他们争门生。
这真是釜底抽薪啊
第1267章 异军突起
李治忙着视察贤者六院,可不要忘记成百上千的考生,正在努力的考试,两个时辰对于古人考试而言,简直就是短小精悍到了极致,转瞬间就过去了。
这时辰一到,考官们就开始收卷了。
“这题目真是好难啊”
“题目倒还好,可是时辰根本不够,陛下赐的题目我才写到一半。”
“你还好,都写到一半了,我都还在思考如何下笔,结果时辰就到了。”
“哎倒数第三大题的答案是多少啊”
“就是那个求山的倾斜度”
“对对对”
“我算得是六十度。”
“我是七十五度。”
“这数学真是奇怪,看书上面好像都挺简单的,可是一旦自己做题,就觉得非常难,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那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来听韩侍郎的讲课,韩侍郎在讲课的时候,已经告诉我们如何去解题了。”
“那你说答案是多少”
“六十度。”
一群考生相互询问着出得试院,可是刚刚来到门口,就见几个官吏正在墙上贴着什么。
“这是什么”
“嗬哟是考试的答案。”
“我看看呀真是答案啊这位官爷,为什么这么快就公布答案呢”
“这是我们院长吩咐的,为了公平起见,在考官阅卷前,先将答案给公布了,反正答案也是跟着考卷一起解封的,迟早也是要公布的。”
“原来如此”
这考生才来到门前,贤者六院的人就已经将答案公布了出来,这可不得了,考生们纷纷拥挤上去,立刻就听得一片呜呼歪哉。
“天啊原来这么简单,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
“哎呦我当时明明算着是b,结果检查的又改成了a。啊气死我了。”
从考生们垂首顿足的反应来看,这与后世也没有什么不同。
“玄道,你为何不去看答案”
站在院门前等候崔戢刃向径直朝他走来的王玄道问道。
王玄道吝啬一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都已经考完了,还关注什么答案。”
而此时李治他们也来到了阅卷室,见这阅卷室还空空如也,道:“这考卷为何还未送来”
韩艺道:“回禀陛下,目前考卷都还在封名当中,只怕还得等一会儿。”
“封名”
李治好奇道:“什么叫做封名”
韩艺哦了一声:“就是将考生的名字给盖住,保证阅卷官在阅卷的时候,不能看到考生的名字”
李治听得眼中一亮,笑道:“这个注意好,那咱们就等等吧”
李义府小心翼翼地问道:“难道陛下打算亲自阅卷”
李治呵呵道:“看看也无妨,反正都等到这么久了。”说到这阅卷,他忽然又向韩艺问道:“你不会让那些九品院士来阅卷吧”
“当然不是。”
韩艺摇摇头,又看了眼时辰,道:“也应该快要到了。”
他话音刚落,一个小吏便走了过来,道:“启禀院长,户部官吏来了。”
韩艺笑道:“快快请他们进来。”
过得一会儿,只见二十个身着吏服的小吏抹着汗走了进来,可一见李治坐在这里,吓得大惊失色,急忙上前跪倒在地道:“小人参见陛下。”
许敬宗见得这一群小吏,道:“韩侍郎,你不会打算让这些人来阅卷吧”
吏在唐朝而言,是卑贱的,而考卷是神圣的,这怎么看也不搭配啊
“阅卷”
那些小吏吓得一惊。
李治皱眉道:“你们竟不知道”
“小人只是方才收到韩侍郎的命令,让小人们来六院。”一个小吏满脸茫然地说道。
李治看向韩艺道:“韩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韩艺道:“回禀陛下,这都是为了公平,如果一早就安排好阅卷官,只怕会有人事先与阅卷官通气,因此微臣才决定临时安排阅卷官,除此之外,我们贤者六院也会派出一批人来,由李太史和阎尚书各带一队,等第一轮批改完之后,再交换批改,这一分可能都关系着考生的命运,必须慎重。当然,这也是基于数学的唯一性,他们都是认识字,也对数学有些了解,这就足够了,对这答案批改就行了。”
“不错不错”
李治呵呵道:“为了这公平,你还真是费劲心思啊”
韩艺道:“这也是制科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而这话到许敬宗、李淳风耳里却好似若有所指。
“不过”
韩艺道:“关于陛下的赐题,在我贤者六院,只有阎尚书和李太史有能耐批阅”
李治心中早有计较,道:“既然各位爱卿都在,那就与朕一块帮帮贤者六院吧。”
卢承庆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李治一直拖着他们留在这里,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参与阅卷,这其中道道,他们心里也揣摩的七七八八,知道李治是想借制科亡羊补牢,将真正的人才给选入朝中,他们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参与,于是欣然答应下来。
得到李治肯定的答复之后,韩艺、阎立本、李淳风就立刻安排任务,将还是一头雾水的阅卷官指派他位子上,等待考卷的到来。
那些小吏至今还未反应过来,往常阅卷那都是三省大学士们干的事,如今倒好,竟派他们这些小吏上场,而且还跟着陛下一块阅卷,这比做梦还要假一些,有些人真的狠狠撅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疼的呲牙咧嘴,但是心里却是异常兴奋,这种机遇那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等了好一会儿,这考卷才送来,这考卷设计的跟后世一样,名字是在边上,直接用专门的套子封上,是决计看不到名字的,笔迹的话,这些小吏临时上阵,根本区分不出。
但是阅卷的方式太简单了,跟常科大不一样,常科主要是考察文章,能入京城大考的,那种基本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