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趣阁”最新网址:http://www.mouquge.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某趣阁 > 历史穿越 > 唐朝小闲人 > 分节阅读 979

分节阅读 979(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穿成游牧女首领 穿成乱世里的大美人 全服最强辅助[全息] 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 我穿越在火影世界的日子 和离我是专业的(快穿) 穿越晚明之铁血帝国 位面穿梭之反派公子 霸总偏要宠她[穿书] 某黑科技的时空穿梭

d

日你脑筋转得还真是快呀,但是也用不着这么说吧你这不是给皇帝借口发挥的机会么。韩艺心中一阵郁闷。

果不其然,李治冷冷笑了一声,“这可不能怪韩艺,韩艺担当重任,又得去民安局,又得去户部,还得去人家家门前吃午饭,哪还有空够去东宫找太子啊”

武媚娘听得抿唇一笑。

韩艺尴尬道:“微臣知罪。”

李治忍不住又说一句,“就你小子事多。”

韩艺垂头不语,心里却觉委屈,分明就是李义府惹出来的,怎么又怪我事多了。

李治心里当然明白,但是他跟韩艺最熟,而且韩艺辈分最低,不只有数落他几句,道:“朕也有几日未去查看太子的课业,就一块去吧。”

于是三人去往东宫。

来到东宫太子书房外,只听得里面传来李淳风的声音。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又听得一阵读书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李治和武媚娘对视一眼,又与韩艺轻步来到窗外观看,但见李淳风站在中间,一手持书,一手负于背后,而周边还坐着几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坐在正中间的就是太子李弘,这太子读书,肯定会有书童陪伴左右,不然一个人读书多么无聊啊

忽听李弘说道:“老师,这话的意思是善于治国者,要让百姓变得愚昧,不要让百姓变得聪明么”

李淳风摇摇头道:“当然不是,这一段话的愚指的是淳厚朴实,而智是指智巧诡诈。”

李弘若有所思道:“可是君主如何教百姓淳厚朴实呢是不是让百姓不要读书,不要知道的太多,只要让他们懂得去种田和织布,不受饥寒就可以了,这样他们就不会变得智巧诡诈,而变得淳厚朴实,利于国家的安定、和谐。”

淳厚朴实是教不来的,只能去驯化,就跟驯马一样。

李淳风稍稍迟疑了下,才点点头道:“也可以这么说,若是百姓都衣食无忧,这天下自然太平,因此教百姓种田、织布,实则是为百姓好,也是为国家好。”

其实不管是老子,还是孔子,都有这种思想,因为他们的终极目的是一样的,不管是无为而治,还是有为而治,都是为了创造和谐社会,百姓种田织布,服从命令就行了,如果人人都满腹经纶,去想着如何治国,那谁还会去种田,不天天寻思着如何做皇帝了,让每个阶层都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去奢求更高的地位,这样的国家才会和谐。

这是愚民思想吗,当然是的不管老子这句话中的“愚”、“智”,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都带有愚民思想的,什么是淳厚朴实,不就是安于本分么,你种田,你子子孙孙就都种田,不要去读书,不要想太多,但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安分守己,聪明的人当然想要更好的生活呀,自然会力争上游,凭什么你们在上面享福,我在下面种田,但这在当代你不能说错,如果个个都是陈胜吴广,那怎么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国家怎么发展。

这可是储君呀,李淳风当然不敢随意更改何种愚民思想,只能说是的。

李弘又问道:“那为何母后要建昭仪学院,供那些百姓的儿女读书,这不是要大兴教学么,可读书会让百姓变得聪明。”

武媚娘不禁看了眼韩艺。

韩艺郁闷了,什么意思,不会这你也怪我吧

这一句话可算是把李淳风给难住了,自古以来,只有有身份有钱的人才能读书,寻常百姓是没有资格读书,还是武媚娘开得先例,他突然呵呵一笑,道:“关于这个问题,恐怕得请窗外的几位智者来问殿下解答了。”

李治反应极快,小声道:“这交给你了。”

靠韩艺惊慌道:“陛下,臣也没有读过几年书啊”

武媚娘道:“但这是因你而起啊”

说着,她也不给韩艺辩解的机会,跟着李治走了进去。

第1174章 大智若愚

“韩艺孩儿参见父皇,母后”

三人入得厅中,李弘看到韩艺先是一喜,激动不已,以至于他是先喊韩艺,随后才向李治、武媚娘行礼。

韩艺先是拱手一礼,随即道:“臣本打算来找殿下玩,没曾想到殿下正在上课。”顿了顿,他眼珠一转,道:“其实臣觉得任何事都得劳逸结合,适当的玩一下,也未尝不可,我看殿下学的也挺累的,不然就先休息一下吧”

那些个小孩听得眼中一亮,这真是知己来了啊

李治听得却是恼火不完,道:“韩艺,你怎能如此教太子,太子自当先以课业为重,况且李太史还在这里授课。”

哇靠你当我不知道么,可是谁叫你让我搞定,我不只有出此下策么。韩艺忙向李淳风道:“韩艺一时嘴快,还请李太史见谅。”

李淳风哪里不知道韩艺的心思,呵呵一笑道:“无妨,无妨”

李弘突然兴起道:“韩艺,你来得正好,方才我正与老师谈论先祖说得一句话,我也想听听你的见解。”

“是吗”

韩艺开始抹汗了,日了,当时在训练营授课时,看得多半儒家圣经,这道家的看得还真是不多呀一边思索着,一边问道:“不知殿下指的是那句话”

李弘道:“就是,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说着,他又将方才与李淳风的对答,以及他的疑惑一股脑全都告诉韩艺。

李治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但是他却不但不内疚,反而道:“弘儿这可算是问对人了,你母后的昭仪学院最先还是韩艺出得主意。”

武媚娘深表认同的点点头。

“是么”

李弘道:“那韩艺是不认同的这句话。”

李治忽然瞧了眼韩艺,暗示韩艺,不准不认同,因为李唐皇室遵从老子为先祖,你作为臣子怎么能不认同我先祖。

“当然不是”韩艺先否定再说。

李弘哦了一声,道:“那你倒是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不过韩艺最善于面对的就是这种突发状况,忽然灵机一动,道:“不知殿下可有学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可也是出自于道德经。”

李弘点点头道:“这我当然学过。”

韩艺道:“我认为既然老子说了这大智若愚,那么可见老子对于愚的理解,是大智,不是愚笨,也不是什么淳厚朴实。既然要拥有大智慧,当然得读书,对不对”

李弘没有发话,李治倒先说道:“可是若是这句话愚是代表大智,那么这句话的明又作何解释呢”

韩艺快疯了,你真是成心整我啊

但是李治却无整他之心,他作为君主,这个问题要伴随他一生的。

李弘点点头道:“父皇说得是,韩艺,你这么理解不对。”

“明是指的是一些小聪明,这与大智自然也是相反的。”

这么含糊两句之后,倒是先把韩艺给说明白了,轻咳一声,道:“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利用数学思想中的代入法来进行推论。”

“代入法”

“不错”

韩艺道:“好比说数学中的方程式,一加x等于三,可以一个个代入进去,试试看,是不是对的,一加一等不等于三”

李弘摇摇头。

“那么就看二”韩艺道:“一加二等不等于三”

李弘立刻点点头。

“这就是代入法。”韩艺道:“我们可以将愚得几种意思代入进去,然后进行推理,看是不是对的。除大智之外,愚还有愚笨,淳厚朴实的意思。天下百姓都淳厚朴实,服从命令,听从安排,这样好不好呢”

李弘道:“这难道不好吗”

李淳风、李治也好奇的望着韩艺,这种梦寐以求的百姓,你能说不好吗

“好不好,也得推论一下”

韩艺道:“我们就假设天下百姓都淳厚朴实,服从命令。那么百姓服从的是谁的命令呢”

李弘道:“当然是君主的命令。”

韩艺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应该是官员的命令,官员上面才是君主,君主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百姓,尤其是一些山高皇帝远的州县,就更是如此了。如果百姓受到这种教化,他们只知道服从上级的命令,也就是一州长官的命令,可问题就在于,官员是不是也是淳厚朴实的呢”

李弘也不笨,自古以来这么多奸臣,怎也谈不上淳厚朴实,摇摇头道:“官员应该算不上淳厚朴实的。”

“道理就是如此”韩艺道:“为什么汉朝有七国之乱,就是汉朝错误的理解了这一句话,那些诸侯们振臂一呼,结果百姓应声而起,这你能说百姓错了吗百姓当然没有错,是朝廷让我们服从的,那七国之乱是对的吗”

李弘摇摇头。

“由此可见”

“这个答案是错的。”李弘下意识道。

其实李治、武媚娘都听过这一番理论,觉得的确有它的道理,因此皇帝才将军政军令分开,避免某些人大权独揽。

“那我们再将大智代入进去看看是不是对的。”

韩艺又道:“但是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做大智若愚。我跟你们说一个故事。”

李弘听得眼中一亮,道:“那你快说,我最爱听故事了。”

韩艺道:“在我家乡扬州有两座山,山上各有一座道观,山下各有一条河流,而且两座道观的道长都迷信于炼丹,但是每天炼丹,都会产生一些垃圾,两个道长都让自己的弟子将这些垃圾扔到十里外一个专门用来掩埋垃圾的沙坑。其中一个弟子就老老实实的将垃圾带到十里外的沙坑里面掩埋,但是令一个弟子就没有这么做,他就近倒在了山下河里面,他还嘲笑对面道观的弟子愚笨,这你倒在河里面,你师父也不会知道,干嘛费这么大的劲,傻子才这么干。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之后,他们的师父都去世了,他们继承了道观,成为一观之主,但是那个天天跑到十里外的掩埋垃圾的子弟,他的道观香火是越少越旺,而另一家道观却是门厅罗雀,周边荒无人烟,导致那弟子刚刚当上道长就活活饿死了。”

李弘惊奇道:“这是为何”

韩艺笑道:“因为那些垃圾是有毒的,那个自以为聪明的弟子将垃圾倒入河中,导致河中鱼虾尽死,土地也受到污染,种不出粮食来,结果周边百姓都离开了,而另一位愚笨的弟子,遵从师父的教导,每天都将垃圾掩埋在十里外的沙坑里面,因此周边还是山清水秀,人丁兴旺,道观的香火自然就好。”

李弘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李淳风也是微笑的点点头。

韩艺道:“这就是大智若愚。为什么这世上会有那么多繁琐的规矩,真是太费事了,一点也不自由,这么活着多累呀就好比说进出城门,有专门的入城的城门和出城的城门,明明这出城城门没啥人出城,为什么不可以往这边入城,还得绕很远的路去从专门的城门入城,这不是傻么

这当然是傻,做人要懂得随机应变才是,你往这边进去了,其实也没什么关系的,反正也没有多少人出城。可问题是,你这么做了,就等于是破坏了规矩,那么今后人人都会这么做,这就会造成大家都就近,图个方便,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城门拥堵不堪,害得大家都进退两难,到头来还可能害了自己。因此这大智若愚的愚,其实是可以通法家的精神,以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像那些大奸大恶之人,都是自以为聪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到头来其实都是害己害人。”

韩艺又问道:“那这就需要什么”

“是教化么”

“那该如何教化呢”

“读书。”

“殿下现在明白为何皇后会建立昭仪学院了吧”韩艺笑道:“我常常听到有些官员,总是说什么刁民犯上,刁民这,刁民那的,我听到这话我就觉得很可笑。”

李弘好奇道:“这又是为何”

韩艺道:“百姓又没有读过书,他们只知道耕地,哪里知道什么仁义礼智信,这一言不合当然就动手,没饭吃当然就造反,你还想奢望他们彬彬有礼,这不是天方夜谭么。官员就知道天天嚷嚷刁民刁民,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刁民从何而来,就是从缺乏教育的土壤来的,你既然不让他们读书,那你就接受他们的野蛮,这不能怪他们。

对于君主而言,愚昧的百姓只能图一时之安定,就好比那道观弟子一样,他图了十年轻松,却害了自己一生。再说到汉朝的七国之乱,其实汉景帝削番跟百姓有什么关系,只是七王的个人利益而已,为此他们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要是百姓都能够明辨是非,我现在生活的这么好,凭什么拿着我的性命为了你一个人的利益跑去造反,结果也很明显,十余万百姓茫然的失去了性命,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打这一场战争

可是话说又回来了,汉武帝征讨匈奴,我太宗圣上东征突厥,这可也是战争。一些愚昧的百姓就会想,我的地种的好好的,我干嘛去打仗,我能得到什么反正他们在北方打,我住在南方,跟我有甚么关系,可是如果他们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他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综影世界夺美,我绑定了主角 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 带着嬴政反大秦!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红楼之开国篇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大夏第一毒士,从废相开始 大明文魁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初唐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