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趣阁”最新网址:http://www.mouquge.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某趣阁 > 历史穿越 > 唐朝小闲人 > 分节阅读 877

分节阅读 877(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穿成游牧女首领 穿成乱世里的大美人 全服最强辅助[全息] 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 我穿越在火影世界的日子 和离我是专业的(快穿) 穿越晚明之铁血帝国 位面穿梭之反派公子 霸总偏要宠她[穿书] 某黑科技的时空穿梭

斤肉割下来,无异于杀人,这生命可是无价的,再多的钱也不足以弥补一条生命,那么从这一点上看,就是破坏了对价精神,而且有违道德,官府怎么能做这种事了。”

执行不对不执行也不对

李治索性向韩艺道:“你将你的答案说出来吧。”

韩艺道:“陛下,能否容微臣先不说,看看是否有学员回答出来”

李治道:“为何”

韩艺道:“微臣如果现在回答的话,可能陛下可能会认为微臣是在强词夺理,但如果陛下待会检阅考卷的时候,发现有些答案令陛下眼前一亮,那么就更加具有说服力。”

李治看了下时辰,见考试也马上就要结束了,索性答应下来,又向长孙无忌笑道:“舅舅,既然我们都已经做了题,何不再交给延儿审阅。”

长孙无忌笑着点点头道:“就依陛下的意思。”

李治又向长孙延道:“长孙延,你可不能包庇你爷爷。”

长孙延道:“微臣定当秉公审阅。”

韩艺好奇道:“陛下,你你怎么来呢”

李治笑道:“你是不是以为朕早就忘了这训练营”

韩艺忙道:“微臣可没有这么想。”

“朝中大臣是早就将这训练营给遗忘了,但是朕可没有忘记,朕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常来这里看看他们上课,也是看着他们在不断的进步。”李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因为这训练营就在皇宫后面,皇宫平时没啥可玩,李治有空过来看看,反倒是给李治多了一处去处,又道:“朕知道今日考得是关于律法的笔试,在这方面,我大唐无人可与太尉相比,因此朕邀请太尉与朕一块来此观考。可一看到这新颖的试卷,朕和太尉都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也参与其中。听闻这新颖的考卷就是你想出来的。”

韩艺道:“微臣只是稍作了改变,里面的题目都是张孙公子出的,在律法方面,微臣可是不行。”

长孙延忙道:“陛下,若非韩侍郎提出这种考卷格式,微臣也不能想到这么出题。”

“你们两个就别谦虚了”

李治兴奋道:“这题目出得非常精妙,一道问答题,就能够涉及到好几条律法,而且并非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是将史书上记载的案例,稍作改变,变为试题,比吏部、弘文馆出的试题都要好的多。至于韩艺么,那当然也是别出心裁,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思考题,还有文章,由浅入深,概括我大唐大部分律法,但却一个上午就能考完,令人眼前一亮啊”

长孙无忌抚须点头道:“陛下说的是,以前的考卷,显得有些沉闷,不及这试卷来的灵活多变,而且将现实与理论结合,大多数题目都是大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充满了趣味,哪怕是老朽每道题都得认真思考,将题目来回看几遍,而且半日便可考完,但是内容却一点也不少,老朽以为可以将这试卷应用于科考之上。”

说话间,他脸上难免露出骄傲之色,孙儿出题,爷爷来考,可见这孙儿非常有出息,他当然非常开心啊

李治点点头道:“朕也确有此意,这明年就要大考了,这也是科举改制之后第一次大考,朕是非常看重啊。”

以前的考卷单调、无趣,最有趣就是诗词考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律法本身就是无趣的东西,一条一条的死记硬背,然而,由韩艺和长孙延共同出的这一张试卷,非常有趣,还有选择题,判断题,变化多样,这以前是没有的,而且试卷上就没有一道是死记硬背的题目,都是给出一个简短的事例,然后作答。

既然得到了皇帝和太尉的赏识,那么不用想也知道,将来的考卷都将会采取这种模式来出题。

李治又道:“这样吧,这考卷暂时密封,不要传出去,朕等会就拿去给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考考,比一比哪边成绩更好。”

这很方便,就半日功夫,忒也适合突袭考试了。

韩艺为难道:“陛下,这不太好吧,万一刑部和大理寺输了的话,那多难看啊”

李治笑道:“你口气倒是不小呀,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整日与律法打交道,朕就还不信了。”

韩艺笑了笑,没有做声,在他看来,刑部和大理寺一般会输,因为这题目不是墨守成规,但是官员的思想都已经成型,输也是在情理之中。

谈话间,忽听得锣鼓声响,这预示着考试结束了。

又过了半晌,监考老师就将试卷给送来了。

李治立刻道:“先看甲三班的。”

训练营没有乙班,全部都是甲级班,表示都是精英班级,只是后面排序一二三四五,这个一二三四五都是按教室的顺序来的。但是这个甲三班的是最为精锐的班级,也是最调皮的班级,就是萧晓那个班级,全都是贵族子弟,李治跟他们接触最多,因此他要先看这班的。

那监考老师不过一个文吏,见皇上有命,赶紧将甲三班的试卷给拿出来,李治拿了一半给长孙无忌,二人先别的不看,就专门看韩艺那一道题。

看了半天,都是回答执行或不执行,没有一个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答案。

忽然间,长孙无忌呵呵笑了起来,“原来如此啊。”

李治忙道:“太尉莫不是找到答案了。”

长孙无忌赶紧将手中的试卷递上,道:“陛下请看这个答案。”

李治拿过来一看,眼中一亮,道:“这回答还真是精妙啊卢开明,哦,原来是卢师卦的弟弟,难怪,难怪。”

长孙延满心好奇道:“陛下,可否给微臣看看。”

李治将试卷又递给长孙延。

长孙延接过来,独孤无月也偏头过来一看,两人都是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随即又将试卷递给韩艺。

韩艺接过看了起来,过得一会儿,李治笑道:“这是不是你的答案”

韩艺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契约上写明是割三斤肉,那么根据契约精神,你不能多一两肉,也不能少割一两肉,必须刚刚三斤,除此之外,还包括血,契约上只写明割肉,没有提到血,那么你割三斤肉,你不能流一滴血,如果流一滴血,那就是违反了契约,而农夫如果因此死了,那么你就是谋杀之罪。这样一来,地主当然不敢割,那么他就是违反了神圣君子契约,理应赔偿农夫。”

这个其实就是根据威尼斯商人改变过来的题目。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你这个答案虽然巧妙,但有取巧之嫌,不知你出这题的目的何在”

韩艺道:“回太尉的话,虽说法是源于德,但是法毕竟不是德,法有它的严格性、公正性,以及强制性,而道德却是带有理想性质的,没有人可以一生中都谨守礼法和道德,但是有人可以一生不犯法。究竟该如何区分两者,又该如何将两者融合一起,这就需要智慧了。如果官府执行这契约的话,那么显然有违道德,可是如果官府不执行的话,那么又有违法律精神。皇家警察是执法者,他们将来会面临很多种两难的局面,因此他懂得思考律法和道德,律法是皇家警察的武器,但是皇家警察也不能不顾道德,这需要他们足够聪明了。”

第1049章 以人为本

“是啊法是法,德是德,两者虽有唇齿相依的关系,但却也有着不同。”李治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忽然向长孙无忌说道:“太尉,朕记得你当初曾与朕说过,这人情难免,可这人情、律法、道德三者又该如何平衡了”

长孙无忌微一沉吟,道:“要说这法制,就不得不提秦朝,商鞅变法虽然换得一个强大的秦王朝,帮助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可是统一之后的律法过于苛刻,不近人情,有失仁德,故不得长久。但法制又不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是汉武帝,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也同时强调法制精神。因此我朝律法才会主张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对于刑法要求宽大、简约、稳定。宽大在于立法,尽可能的让人不致于陷入犯罪,即便犯罪依旧要求宽大处理,给予较轻的处罚。

老朽生平最反对秦朝的严刑峻法,草菅人命,轻罪重刑,亦或者动辄得罪,以致百姓无所适从。

再来就是简约,律法应当简约明了,让百姓与官员尽可能的了解律法的内容,便于掌握。决不能使律法繁琐、杂乱、前后重叠,彼此矛盾。至于这稳定么,自然要求每一条律法都经过千锤百炼,律法一旦颁布,就不应轻易变动,律法一旦失去了稳定,那法就不是法,只是你言我言。若是做到的这三点,那么律法、人情、道德便可平衡。”

其实唐朝能够成为世界强国,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部好的法律,以及一种宽容的精神,才能为大唐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营造了一个宽容、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但是长孙无忌这一番话,显然是针对百姓的,而非是统治阶层,当初就是他一手策划的房遗爱谋反案,并且还诬陷了吴王恪、李道宗等人,他有资格谈论律法吗在他看来,他当然有,这不是一回事,那是政治斗争,是统治阶层的斗争,律法只是他们的打到敌人武器罢了,他本身就是立法者,因此律法不是束缚他们的绳子。

“舅舅一番高论,朕受益匪浅啊”李治由衷的点点头。

韩艺他们也都是受益匪浅,说的确实好,而且唐朝也确实是这么做,德主刑辅,用道德去教化百姓,不要动不动就上刑法,现在刑部的大牢里面一共才关押了五十九人。

长孙无忌道:“陛下过奖了。”

李治呵呵道:“那我们就看看这些学员,是否又了解我大唐的律法思想。”

这皇帝亲自阅卷,本就是一种荣耀,一般人的卷子,皇帝怎么可能会看。但是李治没有打算改卷,只是阅卷,看看这些学员对于律法是否真的熟悉,因此李治和长孙无忌着重看得多半都是最后面那片关于律法的文章,前面的题目,他们只是粗略的看一下。

长孙延、独孤无月、韩艺三人并未看,长孙延和独孤无月是要改卷的,韩艺自问没有资格去改卷或者阅卷,就坐在一旁陪着。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好啊”

李治拿着一张试卷,忽然显得很是激动,又拿给长孙无忌,道:“舅舅,你看这篇文章。”

长孙无忌拿来一看,很快就陷入了沉思当中。

韩艺、长孙延他们面面相觑,彼此眼中都是困惑,他们也没有看过试卷。

“不错不错”

长孙无忌突然笑着连连头,道:“这篇文章真是新颖,令人眼前一亮呀。”又向长孙延道:“延儿,这是你教的么”

长孙延茫然道:“孩儿不知爷爷说得是什么”

长孙无忌将试卷递了过去。

长孙延接过来一看,韩艺和独孤无月也都偏过头来,只见标题,杀人偿命。这题目取得,太吸引眼球了,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这却是一片反证论文,文中的观点,就是杀人偿命乃是复仇的心态,律法如果是基于礼法道德,就不应秉承这种精神,由此引发对于当前律法一系列刑法的论证,好比说打人,唐朝律法打人也分打的程度,有损发肤比没损,罪行要重很多,理由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基于这一点,那么朝廷的处罚也是杖、鞭刑,朝廷也损害了百姓的发肤,即便是罪犯,那也有父母的,父母是无罪的,朝廷也不能轻易的伤害罪犯的父母。

文中大规模的论证当今刑罚的不人道之处,等于就是反对鞭刑和杖刑等伤害犯人的刑罚。

长孙延他们看得也是频频点头。

李治若有所思道:“违法者理应受罚,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鞭刑、杖刑主要目的是为了警告,还是为了惩罚,亦或者是遵从杀人偿命的思想呢”

长孙无忌捋须道:“依老朽之见,这三者皆有。”

这杖刑罪犯,肯定也有安抚受害者的目的,带有报复性质的。

在这方面,韩艺有发言权,因为他曾也被杖刑过,道:“陛下,微臣认为这文章写得非常对,杖刑和鞭刑能够得到什么给予警告给予警告的办法有很多,犯不着用这种刑罚,这样的结果,只会伤害犯人的身体,让受害者出口恶气,律法是为了维持公正以及治安,不是帮助人复仇的工具。而且这么做的话,同时也会给百姓灌输一种杀人偿命的思想,不利于民间的安定,没有起到任何的正面影响。文中提倡的用劳役来代替一些杖刑和鞭刑,是非常好的,既能表现出陛下以仁政治天下的思想,又能产生实质的价值和利益,也可以起到告诫的目的。”

李治稍稍点头,又向长孙无忌道:“太尉以为呢”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道:“老朽也认为这一片文章说得非常有道理,也符合我大唐轻刑德主的思想,但同时朝廷也应该顾虑到受害者一方,如果律法让受害者得不到安慰,那他们就会认为律法是不公正的,因此老朽觉得可将一部分轻罪的刑罚,从杖刑、鞭刑改为劳役,但是犯下重罪之人,还是当给予适当的惩罚,这不但是给予犯人的惩罚,同时还可以震慑他人。”

他在政治上永远是取中间,从不走极端,“人情难免”这四个字其实就体现出了长孙无忌政治思想。

“太尉说得也极有道理啊”

李治笑着点头,道:“但此人恁地年轻,就能够写出这篇文章来,可见他不仅仅是在理解律法,他还在思考律法,对了,这是谁写得”

长孙延哦了一声,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综影世界夺美,我绑定了主角 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 带着嬴政反大秦!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红楼之开国篇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大夏第一毒士,从废相开始 大明文魁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初唐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