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给了他启发呢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这个聪明的“大夫”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站起时和完全躺入水中感到到的自身的重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浮力。
他先是用同等重量的银子和黄金论证将同等重量,不同物质的东西放入水中,排出水的多少是不一样,也就是排出水的多少跟重量没有关系,跟体积有关系,同等重量的金子和银子,银子就要比金子大一些。
台下的观众恍然大悟,兴奋不已,掌声又起。
得到鲁昭公认可之后,这个聪明的“大夫”又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
也就是说这个工匠果然以次充好。
鲁昭公大怒,要将这工匠在三日后问斩,又大大夸奖了这个聪明的大夫。
全国上下都对这个聪明的“大夫”赞不绝口。
直到这里,孔子都还未有露面,观众们非常好奇,看上去这个聪明的“大夫”似乎更像似主角。
我们是来看祖师爷的呀
正当观众困惑不已时,由熊弟出演的孔丘终于出现了,在家看书了。
掌声不绝于耳。
可见熊弟扮演的孔子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了。
韩艺也知道这些儒生肯定会非常捧场,故此安排一段无对话的情节给这些人鼓掌,毕竟这年头没有话筒,一旦鼓掌,就根本听不清楚了,这在排练的时候就要设计好。
主角的出现,情节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那个工匠的老母亲哭哭啼啼的带着一群乡亲的来找孔丘,说自己儿子被冤枉的,希望孔丘能够帮助他儿子伸冤,并且将皇冠的图纸给他看了看。顺便也就把孔丘营造成一个村里最聪明的人。
观众看得又迷糊,方才那个聪明的“大夫”说得再正确不过了,简直找不到任何疑点,但是从话剧的角度来看,好像不是如此,他们又在想,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同时台上的“孔丘”也在想办法,眼看三天期限就要到了,“孔丘”突然看见竹筏,眼中一亮,大呼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观众看得头皮都要抓破了,前面一个洗澡,如今一个竹筏,这太令人费解了,这难道是天才才能看得懂话剧
为了营造气氛,当然是在那工匠被斩的最后一刻,“孔丘”如同超人一般从天而降,阻止了行刑,并且以性命担保。
因为是接着前面的戏,鲁昭公也知道孔丘这位后起之秀,就给了他一个机会,结果孔丘在鲁国大臣、百姓的注视下,找出了事情的原因,原来这个工匠为了让这皇冠戴的更加舒适一些,其中有些地方是空心的,因为空心会增加体积,那么这用排水法来证明,就不准确了,而那个聪明的“大夫”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而“孔丘”正是看到空心的竹筏在水面上行走才想到这一点的。
祖师爷这逼装的实在是太帅了,一个竹筏就破解了这一桩冤案。
儒生们看得爽的要命。
但随后孔丘又言明他也无法完全证明,这个工匠到底有没有以次充好,但是以这种方法来证明,就是不对的,不过从估算中看,他应该没有以次充好。
后来一查,原来那个告密的人也是一个工匠,因为技术不如这个巧手工匠,而没有被选上,心生嫉妒,才诬告这个工匠。
这剧情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大家看的非常过瘾,即便是那些纯粹来捧场的大儒们,不禁都看得入迷了。
鲁昭公大怒,就要将这个告密的人给杀了,但是被孔丘劝阻了,说了一大通话,儒家的仁政思想初露峥嵘。
大儒对于这个情节很是满意,这像似我们祖师爷干的事。
而那个聪明的“大夫”名望大减,大家纷纷歌颂孔丘。可就在这时,孔丘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并且将功劳全部推倒那个聪明的“大夫”身上,并且希望能够拜他为师。
这是何等谦虚,这就是儒家思想啊
儒生们又跟打了鸡血似得,为了自己的祖师爷摇旗呐喊。
最后孔丘在这个聪明的“大夫”的指点下,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
并且提出了密度与质量的概念。
这是首次对对于力的具体化,现在大家说力气,都是大和小,但是没法具体计算。
鲁昭公开心之下,将力的单位命名为“孔丘”
这也正是宣告“牛顿”单位从此作古,“孔丘”才是正牌。
这种命名法,在中国历史上可还从未有过的,真是太令人感到兴奋了。
话剧一结束。
场面比第一回还要轰动,全体起立鼓掌,但是他们也不清楚自己是为祖师爷鼓掌,还是为话剧鼓掌,还是为韩艺鼓掌。
第788章 都是套路
套路
满满都是套路的味道啊
这第一回讲的是孔子反对恩师的理论,而第二回打脸的对象就直接上升到全国最聪明的人。
这不是套路是什么。
但如果仔细想想,其实这两点都是在反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一思想,因为这一思想严重阻碍了进步,什么都是古代的好,那还求个什么进步,这是韩艺托古改制的一大绊脚石,必须先给否定了,虽然如今这一思想已经被韩艺重新定义了,但是思想的转变不是一时半会,是需要时间的,韩艺是要将这一思想完全扼杀。
除此之外,孔子都是在万众瞩目下,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完成了大翻盘,尤其是这第二回,直接在君主面前打对方脸,真是爽感十足啊。
另外,结尾又用儒家思想作为总结,点名主题。
与第一回的模式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没有关系,观众们爱看,这就足够了。
唯一不同的是,韩艺第一回借鉴的是伽利略和牛顿的故事,而这一回直接借鉴了阿基米德的故事,从做皇冠到那个聪明的大夫找出办法测定,几乎都是照搬原抄。
但是韩艺认为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故事就不是非常精彩,而且太短了,无法应有在话剧上。
因为韩艺曾在一片文章上面看到了一些吐槽者,吐槽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一个漏洞,就是没有说明那一顶皇冠是否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那么结果就会出现偏差,因为空心的话,密度就应该是整体平均密度,而不是纯金的密度,韩艺正是利用这一个漏洞令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掌声久久不息
儒生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得,这真是太过瘾了,虽然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命名究竟是啥意思,但是这光听着都觉得挺带劲的啊
由此可见,少年孔子2要比少年孔子1更加成功,撇开故事的本身不说,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第一回大家都是抱着批判和质疑的态度来看,而这一回大家都是抱着肯定的态度来看,因此显得要更加轰动一些。
而且韩艺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只不过他是借用浮力来阐述力的计算,不是万有引力,因为万有引力这玩意太难做实验去计算了,里面还设计了速度的概念。
不管怎么说,此时不装逼,更待何时。
红布在掌声落下,而韩艺也在掌声中走了出来。
他朝着一干大儒拱手道:“各位前辈,见笑,见笑了。”
郑伯隅抚须一笑,哈哈道:“韩艺,你这一出话剧可是令我等大开眼界啊”
“不错不错故事不失趣味,一波三折,而且将孔圣人思想演绎的非常完美,我等看得也是非常着迷啊”
“谁说不是了,这一起身我才知道坐了这么久,腰都有些疼。”
“尤其是那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在说的非常妙,我等可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哈哈”
这一干大儒对于韩艺那是赞不绝口,他们都觉得这一回比前一回还要好看多了,特别是中间孔子阻止鲁昭公问斩那名诬告者的的那一段话,非常直接的反应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在第一回中是没有的,可以说是结合的非常完美。
“过奖过奖”
韩艺谦虚道:“其实晚辈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人物,若非当初几位前辈的悉心教导,晚辈怕也不能更上一层楼。”
这小子真是太会说话了
郑伯隅等人纷纷笑了起来。一不小心就将他们说成了是巨人。
坐在考前的韦季见韩艺与这些大儒有说有笑的,心中很是不爽,更觉的不可思议了,要知道郑伯隅等人高傲的很,下贱之人踩到他们的影子,都可能会发飙,如今却和韩艺这个田舍儿谈笑风生,真是难以男人理解,不禁哼道:“雕虫”
“韦兄,还请让让”
他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一群儒生直接涌了上来,直接将他给挤到一边去了。
韦季回过神来,立刻怒睁双眼,但是人家根本就没有搭理他,他一见对方人这么多,而且有不少也都是贵族子弟,想想还是算了,自讨了个没趣,又瞧了眼边上裴清风,只见裴清风脸上更是浓浓的嫉妒之色。
“韩小哥话剧里面说的那啥浮力、质量、密度,都是你想出来的么”
“不才,正是在下。”
“哦,这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这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观察。当然,在下这也是跟孔圣人学的,因为我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孔圣人的故事,发现孔圣人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得到不少感悟,因此我也非常留心生活中的一切细节。”
“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是的。”
那些儒生纷纷点头。
郑伯隅点点头道:“不错咱们儒家思想皆是从百姓出发,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那些完全凭想象出来的思想可谓是天壤之别。”
一干大儒们纷纷点头。
这明显就是另有所指。
那些儒生赶紧向郑伯隅作揖,能够听到郑伯隅的教诲,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韩艺都看在眼里,暗想,这崔卢郑王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但是,今日的主角还是韩艺,又有人问道:“韩小哥,敢问这一孔丘力是多少啊”
崔偲喝道:“岂有此理,你怎敢直呼圣人之名”
那儒生吓得一脸惧色。
一个名字而已,至于么。韩艺忙道:“崔前辈勿怪,这都怪晚辈,不能怪这位仁兄。虽然这浮力、引力都是晚辈想出来的,但是正如话剧中所言,晚辈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人物,而孔圣人无疑就是那个最大的巨人,因此我才在剧中安排将力的单位命名为孔丘,考虑不当,还请各位前辈见谅。”
郑伯隅摆摆手道:“无妨,无妨,老夫倒是觉得这个命名非常好”
崔偲一愣,随即尴尬道:“哎哟老夫都把这个给忘记了,不错,不错,老夫其实也觉得非常妙,只是方才一时没有想到,老夫还认为当如剧中所言,就将力的”
“单位”
“对,单位,命名孔丘”
其余大儒也纷纷点头赞成。
这是多好的宣传啊
他们就不曾想到,如果将力的单位命名为孔丘,那么天下儒生都会去推崇力学,推崇力学就等于孔子,但实际上最受益的是韩艺。
韩艺又朝着那儒生道:“关于这一孔丘力是多少,在下暂时也未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标准,各位皆是满腹经纶之士,在下希望各位能够找出一个非常合理的答案。”他不喜欢直接告诉别人答案,这没有用,还得一步步来,但是他希望能够借此调动大家学习科学的兴趣。
那些儒生被韩艺这么一捧,还真来了兴趣,关键这个单位是“孔丘”,如果谁能算出一孔丘力是多少,哇靠,那不得了,很有机会跟孔圣人齐名啊
又有一名儒生按耐住兴奋道:“可是韩小哥,你方才提到的浮力、质量、密度,我还有许多地方不明白,不知韩小哥可否指点一二。”
韩艺笑道:“关于这个,在下会在几日后,发行一种关于儒家学术的小抄,上面会写明一些关于浮力和万有引力的理论。但是我有句话我得说在前面,正如话剧中演的那般,在下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在下不过就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反驳我的观点。当然,最主要的是,郑前辈、崔前辈、卢前辈他们也将自己的一些文章刊登在这小抄上面。”
“敢问郑老先生,这是真的吗”
那些儒生非常惊喜的望着郑伯隅等人。
要知道郑伯隅他们可是很少露面的,但是他们又掌握着大量的经文,许多官员都主动去向他们请教,能够看到他们的学术著作,那真是三生有幸啊。
郑伯隅他们微微点头,很满意这些儒生的表现。
虽然韩艺目前还无法抢走郑伯隅他们的风头,但是他跟这些大儒站在一起,完全不失存在感,很多人都在向他提问,甚至于包括孔子3何时上演,可见他的影响力在渐渐上升。
在楼内逗留了一会儿,韩艺又将郑伯隅等人请到后院。
来到后院,郑伯隅等人就将要刊登在小抄的学术论文拿给了韩艺看。
个个都是信心满满。
可是,他们忽然见到韩艺看得却是紧锁眉头,一语不发,似有不满的地方。
难道有不妥之处郑伯隅问道:“怎么莫不是我等的学论有什么不妥”
韩艺抬起头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