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趣阁”最新网址:http://www.mouquge.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某趣阁 > 历史穿越 > 秦皇(穿越) > 第55章

第55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只能穿越一半 大唐理工学院(穿越) 我成了大佬们的团宠(穿书) 每个世界都被逼婚(穿越) 他超凶超可爱[快穿] 我的邻居是太监(与宦为邻) 她看上去很诱人(快穿) 震惊!渣攻ooc成深情男友之后竟被玩家做了这种事(穿越) 快穿直播间 快穿之总被包养

说真的,这么你来我往地相互接招搞事,真是有趣又刺激啊。反正有大把时光,那我先看看情况,倒不用急着走,严江轻轻抚摸着爱鸟的羽毛,没有担心被收入后宫恐惧,甚至有点小兴奋地想着秦王最后会不会来硬的。陛下啊,你知道的,他轻声在爱鸟耳边呢喃,想动我也没关系,越是危险的处境,我越是喜欢呢~那种在生死边缘中独自游走,肆意杀戮,从刀山血海中杀出重围的伤痛与紧张,才最能让他清晰地体会自己活着,而不是宛如孤魂空壳,独自飘荡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陛下继续装睡,充耳不闻。严江轻笑出声,抱着爱鸟入睡了,睡来还猛搓了一把,亲了几口。秦王政十二年,这一整年的时间,秦国都在为下一波大动作蓄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小独轮车的轱辘旋转,考虑到大军数量太多,粮草耗费过重,所以前线运粮的驻地,秦王选在了太行八径中,离赵国最短最近井径,井径靠近秦国重城太原,太原有汾水为河,节约运力,而赵国地势平坦,井径入赵国的山路大多是下坡路,更易运粮。王翦会帅秦军主力从井径出山,截断赵国南北沟通,而大将杨端和会从南长城处出发,北上攻邯郸,而北上攻击代地的秦军主帅,是是我,居然是我!李信整个人都飘起来了,在严卿身边绕来绕去,我要去打李牧,我去打李牧啊少府里的墨者皆不悦地看着这青年大呼小叫,但又摄于李家权势,不敢拿他如何。严江白了他一眼,泼冷水道:第一,你清醒一点,李牧必会领军南下,与王翦杨端和一战,你最多领小股部队牵制骚扰代地军民,免得他们南下支援李牧,不可能有什么大战。第二,李牧是你亲堂叔,你这么开心,你爷爷知道吗?李信眼睛里都是光:肯定知道啊,他还说,若堂叔李牧能让我胜一场,我就算功成名就了!是的,李牧是李信的亲堂叔,因为李牧的爹叫李几,是李信爷爷李崇的亲弟弟。他也是最近才知道,赵国代郡李家和陇西李家有多亲密,当年赵武灵王废长立幼,把最得力的手下与王位都给了小儿子,其中有一位叫李兑的牛人成了小儿子的太傅,他超敢想敢干的,没给新老板打报告,就主动在沙丘宫变把前任老板生生饿死了。严江觉得李信那天能包的胆子肯定就是这位祖宗传下来的。饿死君王这种政治污点上李家人很长一段时间在赵国备受歧视,李兑的孙子李昙在赵国长年被欺负,在有一次又被人揭了黑历史后,李昙一怒之下,跳槽去秦国,他大儿子李崇跟过来了,剩下三个儿子因为成家立业,不愿意跟着老爸去秦国重新开始。谁曾想,李家居然就此转运,李昙后来在秦官至御史大夫,李崇和自己儿子灭林胡、义渠,被封南郑公,李崇儿子李瑶封狄道侯,而远在赵国的三儿子生了李牧,如今也是赵国的柱石,封武安君。也就是说,李家还没出五服呢,才三代人,就在赵国与秦国已经有三个公候君,那是实打实的跨国企业,任哪个家族看了都要咂舌。严江还知道李家的传奇并没有就此结束,将来李信也是个名留青史的人物,李信的孙子是迷路达人李广,然而这并不是陇西李氏的传奇结束,他们后裔还有李渊、李世民等会将李姓繁育成华夏第一大姓氏。这就是大家族,不为一城一国动摇,两边下注,死哪边都可以传承下去。这都不算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七国的通婚,那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缘至亲开掐起来那才是真火。严江不着四六地想着,而李信那边还在各种恳求,希望严卿大大给出太原至代国一地的地形图从他在陛下宫室中无意间见到了严卿亲手为陛下做的沙盘,就日思夜想魂不守舍,若非那是大王的东西,他说什么也要抢过来。严江被他缠地头晕目眩,只能给他画了赵国代地的细图,这是他亲自测出的路径,细节清晰比例真实,李信拿着看得眉飞色舞,然后又称兄道地问可不可以把小老虎给我一只啊。有老虎,太威风了,李信觉得自己有需求,强烈求!严江被烦到了,让花花把他咬出去。然后又有人来求见。严江拒绝了,怎么回事,虽然他是秦王身边的红人,但这些人应该都知道他是不管事的啊。然后那人再度求见,严江看了名贴一眼,见是韩非求见,思考一会,终是见了他。少府最近新建了茶室,饮茶之风已经从咸阳刮向巴蜀南郡东郡的各大贵族们,并且开始吹拂六国,和珠玉音乐一起成为贵族的流行项目,只是可怜了山间那些到处都是被撸秃的野茶树。韩非与他坐到静室,这位先秦七子之一的韩子越见清瘦,眉宇间都是风霜,只是眉心的愁纹更深,仿佛经历过什么生死大事,眼眸之中,却是带着一种解脱。先生请用。严江为他倒茶。韩非谢过,敬饮之后,才在严江询问的目光中缓缓道:十天前,秦王使内史腾攻韩,一路势如破竹,已围新郑。很正常,南阳离新郑城不过几十里,半点无险,说破竹都是贴金了,根本是顺水行舟,领军郊游的难度,所以秦王都懒得派大将出马,给腾三万人,就算大军了。思及此,严江恰到好处地露出困惑之色,表示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不过秦王好过分啊,招安太守腾就算了,还让腾去攻韩,伤口洒盐啊,更可怕的是有太守腾在半年时间里华丽变身成秦国内史,还亲自领秦军攻韩,秦王这种信任与重用,韩国那些宫室贵族哪抗的住啊,不望风而降才怪了,估计围不了多久,韩王安就抗不住国内亲贵的压力了。韩王愿降,韩非的苍老的声音里带着沉重的疲惫,想是讲学多时,他的口吃大有缓解,说话语速虽慢,但却尚算连贯,只是如何降,想与上卿上相商。韩子说笑了,严江的微笑立刻变得十分礼貌,此家国大事,应与王上相商,哪轮得到江一届闲人分说?无论相谈多好,自古亡国之君,皆会远离国都,流放荒野,韩非低声道,我便是来求严卿给韩王宗室嫡脉寻一条生路。他说话一字一顿,不见口吃,这办法倒听起来倒是顺耳很多。这事别找我,严江摆摆手,这可不是他能掺和的,亡国之君不能久活,是社会安定需要,你为法家大家,不会不知,说这些又有何用。一个国家灭亡,必然有复辟之人,亡国之君不死,他们有会有希望之火,所以在灭国之后,国君总会找个由头把人弄死,这事近有卫王野,远有李后主,只能说国王有危险,上位需谨慎。他人或许不行,严卿必能。韩非伏拜道,吾并非存有留韩之心,只为宗庙社稷留一血脉而已,若能如愿,非必倾尽全力,为秦所用。严江这才认真地放下茶饮,轻声道:我如何信你?秦并天下,大势所趋,韩非苦笑着道,周平王东迁之时,天下有国一百四十余,自周失天下,诸国兼并,如今只剩七国之数,韩地国小民弱,纵是躲过此次,亦迟早为他国所灭,若能在秦有立法之功,至少可保宗族富贵,我韩国宗室德不配位,才有灾殃,这些年为保家国费尽心力,累死数王,能失此负担,做一富贵家族,也算好事。严江凝视他半晌:我可为你引见王上,但如何说服他,得你自己想办法。韩非神色略松:谢过严卿。他留下一本书卷递上:此为我在秦国多时,于诸多秦律所见之闻,浅见轻谋,还望不弃。严江伸手接过:韩子自谦了,此物贵比万金,江在此谢过了。韩非告辞,他神色间轻松许多。严江打开书卷,发现是卷上是对秦律的各种批注与案例,以及提出的一些修正之法,韩非的文采依然华丽,几乎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对很多法条不合理的部分提出更改,甚至有以徒刑替肉刑(断手砍足割鼻)的建议,每条不合理法令都有修改的原因和改后益处。他匆匆看了一遍,便回到临江宫,在一边等秦王改完奏文,把韩非的事情说了前因后果。秦王政认真地看了一会,若有所思地放下书卷:韩王安让韩非来当说客,倒是物尽其用,阿江觉得应如何处置韩国宗室?严江心说这关我什么事,我打酱油的,便面上却是恰到好处地露出疑惑之色:大王不愿放人?韩国民小力弱,倒不妨先为六国之先例,秦王微笑道,流放之地阿江与寡人提起羌山富有盐硝,却民无教化,寡人使韩王入此地教化羌夷,如何?羌山就青海,那地方荒凉路远,只有一条出路,还在秦国腹地王上心机甚毒。严江叹息道,既不想放走韩非,也不想放过韩王,真是个合格的大人了。秦王微微一笑,靠得近了些,几乎要亲上的脸庞,柔声道:阿江过奖。自认已经摸清虚实的严江却是一点不虚,轻笑道:是王上客气。想撩吗,尽管来啊。就不信你敢扑倒我。第84章 越歌秦王政十二年春,秦国使内史腾率军攻韩, 围城新郑。韩将申犰拼尽全力抽出五万韩卒, 守卫韩土,内史腾放下国书, 要韩王降秦,否则新郑一破,便灭社稷绝宗庙,若降, 秦以侯爵位待之, 不杀城中一人。新郑城中,韩王安双眸如血, 与诸臣共议对策。韩王继位不足三年, 整个人却憔悴苍老, 无比颓废。宫殿之上,众臣俯首,鸦雀无声。许久,才听韩王安低沉沙哑地开口:赵魏可有回应?臣子们左右相看数眼, 过了许久, 丞相韩熙才硬着头皮出列道:本已找赵国君臣商议, 但赵相郭开言赵国受旱,无粮出兵, 一昧向使者索要钱财给他!韩王安暴怒道, 他要多少给多少, 只要赵国出兵!难道被秦军破城, 国库钱财不也都是给秦么!韩熙悲道:给了,国库能支的钱财我皆起送上,又在赵百般求借,可郭开拿了钱财便翻脸不认,拖延出兵,如今新郑被围,便有钱财,也送不出去啊!韩王骤然坍倒在王席上,几乎要喘不过气来,数息之后,又勉强挺身,询问魏国。大梁离新郑极近,只要魏国发兵,韩国尚有一线生机。韩熙低下头,称魏王增对韩使百般安抚,但就不动兵。韩王安刹那仿佛被抽空了骨头,整个人瘫软下来,其实不问他也知道,魏王增当年在秦为质,为王后畏秦如虎,任凭秦国拿下东郡、朝歌、汲地、垣邑、蒲阳、衍邑,秦王车驾过丽邑骊山时,称此地奇伟壮丽,此话才传不久,魏国朝堂就在讨论献丽邑割地以贿秦,又怎么可能出兵救魏?齐王建因当年五国灭齐之事,与秦交好,燕国远在北方,无法出兵,楚国他怀揣着最后一只希望挣扎:楚王如何?众人皆面露难色,过了一会,韩熙方低声道:楚国李园专政,诸项不合,楚王不得大权,难以招兵。三年前楚考烈王身死,李园之妹所生太子熊悍继位,但因为李园杀春申君,犯了楚国公卿大忌,称熊悍非烈王亲子,几乎引发内乱,是以如今楚国政局不稳,根本不可能发兵来救。韩王安扫视诸臣,似乎想求一良方。但台下诸臣皆低头掩面,避开了王上那几乎是祈求的目光。终于,韩王悲叹一声,起身离席。这时,诸位韩臣间的气氛才微微缓和,许多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仿佛早有后路安排。韩王安在宗庙跪了两日,水米未尽,终于晕倒不起。醒后,他拿起秦军所递国书,大哭一场,终是盖下王印,决意投降。那日,国书递交,内史腾一身戎装,乘高头骏马,静立新郑南门之外。数个时辰后,城门南开,韩王安素衣白马,手捧王玺虎符,出城投降。自此,从三家分晋,到为出城献符,韩国国运一百七十年,就此为止,灭于秦国。-严江没有去围观韩国投降,虽然这是意味着秦王一统天下的车轮正式对着六国开碾,但灭韩,真的是一件没有什么难度的事情。爱卿真不去看?秦王拿着国书反复观看,宛如珍宝,拉着爱卿一同欣赏。严江把降书认真读了一遍,才淡然道:从百年前申不害变法开始,韩国上下就流行以术势治国,而非以法治国。闹出的笑话更是一堆接一堆,若灭他还有波折,大王也就不必想灭六国了。术治是什么治?就是用君王独有的权术来治理国家,后世开发的应用有东场西场锦衣卫粘杆处等等,反正就是把吏治清明当成国家的标准,让人不知道审查的标准是什么从而不敢乱来,但这种要求难度太高了,一般人跟本玩不来,于是韩国就开始流行起权谋操控、相互陷害,相互警惕的内耗之中。所以韩非空有大才,结果别说救国了,人还被直接送了过来,听说被送时他曾经想一死了之,结果因被韩安喷你死了秦国怪罪下来是想害死韩国吗?而失败。这种国家,不灭才没天理。爱卿此言有理。秦王政神情愉悦,终于将国书放下,微笑道,这些年,韩国晕招迭出,秦王之强,尚要谢他。严江叹息着想,可不是么,什么祸水东引,肥周之计,水工疲秦祸水东引就是上党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太麻烦了,秦军天天从这里过,还是给赵国,让他们狗咬狗去。肥周就是给周朝一点贿赂,在合纵时把周朝扯进来,结果周天子回头就被秦国灭了。水工疲秦韩国临水治河,寻一善于治水之人修一大渠,耗费民力,使其难以征兵东出。这结果就更惨了,水渠一修好,才一年呢,秦王就拿他们开刀了。两人说起韩国干的事情,心情似乎都更加愉悦起来。然后就提起了韩王的落脚之处西羌。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综影世界夺美,我绑定了主角 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 带着嬴政反大秦!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红楼之开国篇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大夏第一毒士,从废相开始 大明文魁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初唐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