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十分钟后,江北亭自己照着口诀试着拨弄算盘,并且还计算了一卷竹卷之后忍不住连连惊叹,最后让牛全把口诀抄下来,然后带上这把算盘,与几个兵卒押上梁文和儿子女儿一起离开。
终于是走了
陈旭松了一口气。
他不知道江北亭会如何处置赵柘之事,但看他的样子和语气并没太过紧张,因此看来江北亭背后的势力一定不小,只不过自己一个小小的里典夹在里面,如果把一切都押在江北亭的身上明显不太靠谱,说不定他抗不过赵高的压力,把自己丢出去背黑锅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自己跟他不算太熟,更不是亲戚,为了活命难道真的要泡他的女儿
陈旭很纠结,但很快就把这个念头抛到脑后去了。
自己已经向水轻柔许诺要娶她,男子汉大丈夫自然不能食言,而江楚月这件事,江北亭也并没有太过逼迫,此事还有转圜的余地,如果要摆脱江北亭的压力,除非能够在一两年之内让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发生很大的变化,让他威胁不了才行。
眼下要做的最重要的是,便是要弄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不能在江北亭这颗歪脖子树上吊死。
“无涯,你说上次我炒制的茶叶都还没有出售是吧”
“是的,恩公”虞无涯赶紧点头。
“这次闯下大祸,我们也不能完全指望江北亭,所以我想请你带一些茶叶去咸阳,看看能不能运作一下找另外一条路”
“恩公放心,无涯一定做好此事,我这就去准备”虞无涯一口答应下来。
“此事不急,先暂时等两三天看看江北亭的打算,去咸阳之前先在宛城呆一两天,打听一下郡府的情况,嗯,还有一些东西你帮我带给水姑娘”
虞无涯张了张嘴有些欲言又止。
第148章 造纸成功
“你想说什么”陈旭有些奇怪的问,因为从认识虞无涯起这个家伙就是一个吃货兼话唠,属于心性很跳脱的那种,非常闲不住嘴也闲不住手。
“恩公,刚才那位小娘子我认识”
“你认识有什么好奇怪的,她是县令江北亭的女儿,或许你路过县城的时候见过他”陈旭无所谓的摇摇头说。
“不不,不是”虞无涯连连摇头,把上次在宛城品仙茶会上的事说了一遍。
陈旭楞了半天,“你是说就是她用我身上的这块玉佩换走了最后一筒茶叶”
“正是”虞无涯连连点头。
我去,难怪
陈旭瞬间想起江北亭好几次有意无意的提到玉佩的事,原来竟然是她宝贝女儿的。
尼玛滴个葫芦瓢,陈旭有些头痛。
这块玉佩价值不菲,而且还是咸阳名匠制作,而且天天挂在江楚月的身上,江北亭自然也非常熟悉,但竟然莫名其妙跑自己身上来了,不奇怪才怪,说不定他怀疑是自己偷的抢的,更或者是和她女儿那啥
陈旭越想越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转眼很快两天过去。
虽然刚下过一场大雨,但接连两天暴晒之后地面很快就又干爽起来。
因为山匪已经被剿灭,再也无虞税粮有被劫持的情况发生,因此镇上再次组织牛马骡车开始往县城运送税粮。
而上次重伤的游缴竟然命大还活了下来,几个受伤乡民的伤势也恢复的良好,就连被割掉了蛋蛋的赵柘也恢复了许多,躺在床上已经能够进食,不过就是知道自己的蛋蛋没有之后情绪很激动,狂吼乱叫还咬人,负责照顾的徐福一根手指都差点儿被咬掉了。
赵柘的心情陈旭可以理解,去看过一次就不再关心了。
这个家伙其实弄死了更好,对于赵高来说可能更加能够接受一些,但割掉蛋蛋这种情况,估计会被视作奇耻大辱,这口恶气带来的后遗症会非常久。
陈旭从铁匠铺抱着一把裁纸刀出来,骑马直奔造纸坊而去。
这把裁纸刀就是根据后世的裁纸刀打造的,样式像铡刀,下面一块画上了标尺线的木板,打磨锋利的青铜刀有一尺多长,用一根铜钉铆合在木板边缘,只要把干透压平的纸张几张叠合在一起,放在上面对好标尺线,然后铡下去,纸张的边缘就能够被切的整整齐齐。
陈旭来到造纸坊之后,把裁纸刀在一张桌子上放好,然后让牛大石把压在石板下面的纸张都取出来,让两个少年帮工分成十张一叠,略略对整齐之后放在裁纸刀下,压下铡刀。
随着扑哧一声,随着纸条卷落,一叠毛边纸的边缘瞬间就变得整齐无比。
“哇,旭哥儿,这东西好用”牛大石一双眼睛瞪的大大,满脸都是惊奇。
陈旭很快就把手上的一叠纸四面都切整齐,然后大致对比了一下,发现纸张的大小介于十六开和三十二开之间,完全能够满足书写的要求。
“你们来做,就仿照刚才切的尺寸,对齐木板上的标尺,别切斜了就行”陈旭吩咐完之后拿着这叠纸走到旁边,拿起一支毛笔,蘸了一些锅底灰加木炭粉和少量桐油、水熬制成的墨汁,摊开一张纸试着写了一下,发现还将就可以接受。
因为纸张的吸水性并不好,昨天他来试过,用锅底灰加水调和的简易墨汁写上去会沁开,很快就会变成一团看不太清楚黑团,而改良之后的墨汁虽然不够黑,但至少字迹还是凝聚的,能够准确的辨认出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陈旭一口气写完一首李大大的经典诗词,然后忍不住脸皮抽抽了几下。
太特么丑了,完全无法入眼,于是叹口气揉成一团丢到地上。
既然能够书写,那么表示这次的造纸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继续丢人现眼就没必要了,而且桐油熬制的墨水非常粘稠,书写起来非常生涩,所用的毛笔也太差,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毛笔字太难看。
陈旭计算了一下厚度,打算按照二十张一叠分好,准备就此装订成册,不过看着麻灰色的纸张,总感觉缺点儿什么,想来想去才发现没有封皮,看着太过单调了。
“大石,你去把木匠喊来,让他带一块最平整的木板,工具也带来”陈旭吩咐一声,牛大石赶紧直奔村里的木匠家而去,不一会儿就带着木匠过来,两人手里还抱着木板刀斧,背着装有各种木工工具的藤筐。
“里典大人,唤二娃何事”木匠气喘吁吁的问。
陈旭忍不住脸皮又抽抽了几下,一个半拉子老头儿竟然叫刘二娃,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了
“刘木匠,赶紧在这里帮我做一块印刷用的雕版”
“大人,雕版是甚子”老木匠满头雾水,但他也知道眼前这个小里典大人脑袋里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就比如前几天吩咐他制作的曲辕犁,如今已经试验成功了,耕田翻地简直堪称神器,用一匹马拉着一个时辰就能翻一亩多地,而且根据小里典的设计,他们还做出来一张土耙,可以将翻耕之后的泥土整理平整,同时还能将泥土里面混杂的杂草根全部清理出来,这几天他们正在加紧制作犁耙,眼下已经各做出来两架了,而里典大人的意思是至少要做出来一百套,好满足今年全镇秋收之后耕田用。
“雕版就是在木板上刻一些字或者画,然后印刷到纸上”陈旭解释。
“大人,纸是甚子”木匠又问。
陈旭感觉自己有点儿解释不清了,如果说完纸他又要问印刷是什么,眉头一皱准备故技重施,旁边的牛大石却忍不住了,呵斥说:“问那么多干甚子,难道里典大人说了你听的懂,喊你干啥就干啥”
“是是,老汉多嘴了”刘二娃赶紧连声道歉。
陈旭把牛大石赶走,然后拿出一张切好的纸说:“你先锯这么大小一块木板出来”
“这个容易”木匠把带来的木板放在一块石头上,拿起手锯很快就扑扑啦啦的锯出来一块长方形的木板。
第149章 雕版印刷
陈旭拿着木板和切好的纸张比了一下,大小差不多,于是拿一根细细的炭条在木板四周画出来一个仿似窗户的边框,又在中间勾勒出来几根竹子的形状,最后在最下面写上清河纸坊四个简体仿隶书的字,看了半天又擦掉之后把四个字慢慢反着写出来。
隶书秦朝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但是是从小篆脱胎而来的,还是很复杂,后世叫做秦隶,传说是一个囚徒发明的,与汉朝之后改良的汉隶区别很大,现在通行的还是李斯改良之后的小篆,陈旭认起来都勉强,十个能认识五六个就不得了了,写自然就更加不会了,弯弯绕绕会看的头昏眼花,如果是传国玉玺上的那种鸟篆,陈旭觉得自己还是去死比较爽快。
但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字还是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即便是像陈旭这种不是专门研究文字的二哈,去看秦汉时期的字,许多还是能够认出来,当然,还是要排除变态的鸟篆,因为那基本上不能算字,已经是符文加美术了,当代的许多名士大儒也不一定能够认识。
小篆虽然难以辨认,但连蒙带猜许多也能大致能看懂,至少后世汉字的偏旁架构已经差不多定型了,汉朝要做的就是简化而已,甚至去看更加古老的文字比如象形文字也能认识一些,几千上万年传承下来,竟然还能看懂老祖宗的写的东西,这在地球上的文明来说非常不容易,可以说独家一份别无分号。
两千多年后,其他与中国同时代写象形文字的都几乎全部灭绝的找不到骨头渣渣了,而最操蛋的就是欧美的拼音符号组合的文字,两三百年前的人写的书后代几乎就完全看不懂,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陈旭感觉到还是非常的庆幸,至少自己穿越了两千多年时光,竟然特么的还能认识字,还能和古代人愉快的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陈旭画完之后又慢慢修改,感觉差不多了又拿出毛笔墨汁,一笔一笔的开始在上面慢慢勾出清晰的线条。
牛大石,两个学徒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
每次陈旭这种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做声,也不要问任何问题,不然后果会比较严重,比如陈旭生气了就会惩罚做一百个俯卧撑。
而木匠刘二娃却看得津津有味,似乎有点儿明白陈旭想对木板干点儿啥了。
足足十多分钟过去,陈旭才将毛笔丢给牛大石,拿着木板左看右看许久之后递给刘二娃说:“帮我把我涂黑的地方刻挖掉,小心点儿,有些地方很细,莫弄崩了,那几个字也要刻清晰,弄完大概要多长时间”
“精细点儿弄的话差不多半时辰吧”刘二娃接过木板看了几眼说。
“那行,你就在这里慢慢弄,弄完这件事不要说出去,知道吗”
“知道知道,里典放心,二娃绝对不会说出去”木匠连连点头。
“你们几个继续把纸张切好,这里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说出去,知不知道”陈旭对牛大石和两个少年又叮嘱一句之后,这才施施然离开造纸作坊。
本来雕版印刷封面应该做成凸版的,不过时间来不及,加上他也有点儿怀疑镇上这个木匠的手艺,做点儿粗糙活儿还可以,精雕细刻这种东西肯定做不好,于是陈旭干成设计成了阴刻的凹版,只不过印刷的时候多费点儿墨而已,而且陈旭也非常怀疑这个印刷封面的雕版做出来之后的效果,估计印刷出来能分清竹子和竹叶就非常不错了。
不过他这次的要求也没太高,主要是看看纸张印刷的效果,还有就是简单的美观效果。
作为一个穿越者,做东西不能太简陋,不然会给穿越大军丢脸,而且在穿越时空管理局的备案中也会被降低评分。
至于以后要印刷书籍,肯定需要找专门精通雕刻的工匠才行,而且还得开发新的油墨。
这些技术陈旭暂时都不会放出去,至少在没有一定实力的时候不会放出去,像这种简单而实用的技术,都需要慢慢实验出来之后作为技术储备,而且造纸术和印刷术对这个时代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整个中国眼下可能有两千多万人口,但识字率低的出奇,大城市或许好点儿,眼下整个清河镇接近三千人,识字的加上他这个半吊子一共不会超过十个人,至于会写字的不会超过五个,写的好的估计一个都没有,虞无涯不算,他是个外来户。
因此纸张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即便是没有纸张,竹木简牍一样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加上还有布帛这些高档材料,而且现在造出来的纸还是非常的粗糙,也容易破损和不易保存,即便是大量做出来,很多人也不一定会接受。
因此陈旭做出来这些纸主要还是满足给自己和未来的老婆水轻柔用。
陈旭又骑着马在镇上视察了一圈,顺便去小学旁听了差不多一节课之后,这才优哉游哉的返回造纸坊。
雕版已经做好了,木匠刘二娃还在,主要是要等到陈旭回来检查工作。
拿着雕好的木板摸摸看看几遍之后,陈旭把雕版摆放在桌子上,吩咐端来油墨,因为没提前准备刷子,只能用毛笔慢慢将墨水涂满一整张木板之后赶紧将一张纸对齐盖上去,然后用手在上面仔细的挨着按压了一遍,这才小心翼翼的将纸张揭起来。
“哇”
伴随着一阵惊呼,房间里几个人都目瞪口呆,只见麻灰色的纸张上面已经印上了一副图画,一扇推开的窗户,露出几根镂空的竹子,下面还有清河纸坊四个字。
木匠刘二娃张口结舌,激动的脸皮涨红,嘴皮不断的轻微哆嗦,他